天目云雾茶

导航菜单

天目云雾茶

浏览 2434 .喜欢 159
喜欢一下
发布:绿色乡野
标签: 茶叶 云雾茶
属地:临安杭州浙江

天目青顶,又称天目云雾茶,产于浙江临安天目山,这里古木参天,山峰灵秀,属国家生态示范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素有天然植物园之称。天目山山高地带气候温湿,森林茂密,树叶落地,形成灰化棕色森林土,腐植质厚达二十厘米左右,土壤疏松,色黑,呈酸性反应。终年云雾笼罩,山上雾日多,年平均有二百五十天以上。茶树多分布在海拔一千二百米以下,六百米以上的自然良好的山坞中。天目山是我国重点产茶区,天目山茶在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唐代已很有名,经久不衰,据载,明代不断有天目山茶入贡,在九十年代中期已被列入我公司有机茶生产基地。

天目茶成品外形紧结略扁,形似雀舌,叶质肥厚,银毫显着,色泽深绿,油润有光;冲泡后,汤色清澈明净,芽叶朵朵可辨,滋味鲜醇爽口,清香持久。诗僧皎然在品饮天目青顶茶后,赞曰:"头茶之香远胜龙井"。天目青顶制作工艺精细,原料上乘,是色、香、味俱全的茶中佳品.

天目山区产茶历史悠久,是我国的古老茶区之一。唐代陆羽《茶经》记载:"杭州,临安、于潜二县生天目山,与舒州同。"至明代,有茶人着书将天目青顶与龙井茶等六个茶品同列为佳品。据明万历年间的《临安县志》记载:"云雾茶出天目,各乡俱产,唯天目山者最佳。"后因战乱,失传。20世纪80年代,经当地政府的努力,天目青顶得以重新扬名,在杭州国际茶文化节名茶评比中获"文化名茶"称号。

青顶茶精细的采制工艺:青顶茶的采摘时间较晚。按采摘时间、标准和焙制方法不同,茶色按质分为顶谷、雨前、梅尖、梅白、小春五个品级。顶谷、雨前属春茶,称“青顶”,茶芽最幼嫩纤细,色绿味美。梅尖、梅白称“毛峰”;小春则属高级绿茶。鲜叶采摘要求:选晴天叶面露水干后开采。用手指合力提采,不能用指甲掐,不能带鱼叶;鲜叶标准为:一叶包一芽,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一叶,一芽二叶。采下的鲜叶薄摊在洁净的竹匾上,置阴凉处5~6小时,使鲜叶的内含物质发生缓慢的变化,以利于色、香、味、形品质的提高。

在平锅或电锅内以高温杀青,锅温160℃左右,投叶量每锅250克,用双手或右手在锅内抖杀,排除部分热水汽;再以右手抓叶在手,以四指翻动杀青叶;要使叶温迅速升至70°~80℃,以达到破坏酶的活性和避免产生红茎红叶;待达到叶质柔软、叶色青绿、有茶香出现时,即可起锅,并将杀青叶抖散在竹匾内摊凉。揉捻时将毛茶放在粗麻布上轻轻搓揉,不使茶叶汁液外溢,并注意掌握轻、重、轻的手法,以保持茶品色泽绿润;然后投叶于锅炒二青,投叶量每锅200克左右,用双手或右手在锅内透炒,锅温从110℃逐渐降至90℃,炒至失重20%左右起锅,将结块抖散在竹匾内冷却,使茶条内水分调整均匀。

烘干要求:采用竹制平顶烘笼,选用无生柴头青炭,烧红后盖上一层薄灰以控制火温,笼顶盖上一块洁净白布,每次上烘量为300克二青叶,笼顶温度控制在70℃左右,在烘干过程中要经常用双手将衬托茶叶的布角折拢,使茶叶翻动均匀,摊平再烘至足干为止。

该茶生产历史约从明代开始,当时被列为六品名茶之一,作为贡品。

1936年在南洋国际会议评比中获特等金质奖。明代被列为“贡品”。

1986年被评为浙江省十大优胜名茶之一。

20世纪80年代,经当地政府的努力,天目青顶得以重新扬名,在杭州国际茶文化节名茶评比中获"文化名茶"称号。

天目云雾茶 相关地区

更多云雾茶的相关特产
临安特产推荐更多>
杭州特产推荐更多>
浙江特产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