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干是用大豆、全大料、食盐、酱色、山泉水等材料纯手工制成的一种食品。
豆腐干有卤干、熏干、酱油干等,是宴席中拌凉菜、炒热菜的上乘原料。
豆腐干富含丰富的蛋白质,而且豆腐蛋白属完全蛋白,且含人体所需的8种氨基酸,营养价值较高。
咸淡适口、入口醇香、回味悠长
豆腐干是豆腐的再加工食品,最早出现于唐朝开元年间,说起它的来历,还得感谢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膑。战国时期,魏国将军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他借魏王之手对孙膑施以酷刑,还欲置他于死地。孙膑为了能顺利逃回齐国,只有装疯卖傻,流落街头……一个卖豆腐的少年看到孙膑很可怜,就每天偷偷送他几块豆腐。孙膑怕被庞涓派来监视的人发现,就将吃剩的豆腐压在石头下,却意外发现被挤压后的豆腐非常好吃。后来经过不断加作料、烹晒、腌制,五香豆腐干就这样产生了。
(1)备料。上等黄豆3公斤,精盐 600克,酱油250克,桂皮15克,姜丁25克,香葱15克,味精10克。
(2)磨浆。先将黄豆洗净,用清水浸泡一昼夜,然后磨成浆,滤渣后备用。
(3)煮浆。将磨好的生豆浆上锅煮好后,再添加 20%-25%的水,以降低豆浆浓度和减慢疑固速度,使蛋白质凝固物网络的形成变慢,减少水分和可溶物的包裹,以利压榨时水分排出畅通。
(4)凝固。浆温降至8_0_-90℃时,即可用卤水点浆。点浆时应注意均匀一致,要勤搅,但要防止乱搅。当浆出现芝麻大小的颗粒时停点,盖上盖约过30-40分钟,当浆温降至70~C左右时上包。
(5)划脑。上包前要把豆腐划碎,这样既有利于打破网络放出包水,又能使,豆腐脑均匀地摊在包布上,制出的产品质量紧密,能避免厚薄不匀,空隙较多。
(6)上包。先将包布铺在格板 (板上的格子按所需要的豆腐干的尺寸制定)上,再将豆腐脑加在包布上,这样一层豆腐脑一层布地加,豆腐脑要铺匀,可稍高于格子几毫米,数量要根据豆腐干的厚薄来确定,但每批厚薄要一致。然后将包布包扎紧,加压成型,1小时后拆下包布,用刀将豆腐干按格子印割开,放在清水中浸包 30分钟后左右取出。
(7)浸泡。先将500克精盐放人3公斤清水中搅匀,再把晾凉的豆干置干盐水缸内,浸泡半天后捞出,沥去水分。取7公斤清水倒人锅内,放人100克精盐、姜丁、桂皮(用纱布袋装好)、酱油、香葱、味精,制成卤水。
(8)煮干。将已制成的卤水回锅烧沸加入豆干,煮30分钟左右,取一豆干观察,如色呈棕红,味道香美,即可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