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大荔县的农村,流行着一种别具风味的食品——“石子馍”。它不仅具有油酥咸香、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经久耐贮等特点,还因其制作方法奇特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因它是把饼胚放在烧热了的石子上烙制的,故而得名。
大荔县制作的‘石子馍”大致有三大品种,一是耐放、干黄酥脆,薄薄的饽饽馍,可谓是大众化的吃货,形成气候、味道俱佳而暂领“头弦”,二是具有代表性、厚而敦实的韦林镇西寨村的石子馍,它的特点是中间还可以夹菜、夹肉,吃起有津有味,三是有拳头大的石子坨坨馍,小而厚实、吃起酥香、嚼起后味无穷。
据传:“神农时食谷,加米于烧石上而食之”(《古史考》)。到了周代,“燔黍,以黍米加于烧石之上,燔之使熟也”。这就说明,石子馍是由远古的“燔黍”演变而来的,经过了一个长久流传,不断改进的过程。 唐代叫做“石鏊饼”,并曾以此饼向皇帝进贡。到了清代,石子馍传入江南,袁枚尝罢,大加赞赏,称之为“天然饼”。石子馍是用烧热的石子作为炊具烙烫而制成的馍。它油酥咸香,经久耐放,因此很受人们的喜爱,就连就外宾吃后也大加赞赏。
制作石子馍,要用上好白面,放入油和糖或盐,制成馍胚。选取如拇指般大小的光滑石子,用水洗净、晾干,再用植物油涂过,放入深边鏊锅里,置于火上加热,用手不断翻搅,使其均匀受热。然后取出一半石子,将留在鏊里的石子摊平,将馍胚擀成厚6—7毫米的面片,平放在鏊里的石子上。再将取出的另一半石子,平放在面片上,用微火加热,使之上烫下烙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