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本经》记载:“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补虚,小儿百病。”《日华子本草》记载:“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
互助县平均海拔2700米,地形多样,气候冷凉干燥,日照充足,适宜黄芪等中藏药材的生长。互助黄芪药材以“根条粗长、甜味足、品质优”著称,呈圆柱条形,去掉疙瘩头或喇叭头,顶端间有空心,表面土黄色,质硬、味甘,切面外层白色,中间淡黄色,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
互助县地处黄土高原的最西部,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境内河川污染较少,水质良好,酸碱度均在7.5~8.6之间。其优点是气候干燥,日照时数长,太阳辐射强,光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夏季降雨集中,雨热同季,具有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优越条件,适合于种植互助黄芪。
浸出物含量≥17%,黄芪甲苷≥0.04%,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0.02%。2018年6月20日,经北京谱尼测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检测,互助黄芪浸出物含量≥46.7%,黄芪甲苷≥0.066%,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0.128%。通过比较,互助黄芪浸出物、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含量比《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标准含量分别增加29.7%、0.026%、0.108%。互助黄芪有效成分检测值与标准值比较黄芪有效成分《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标准2018年6月互助黄芪有效成分检测值互助黄芪有效成分含量比标准值增减浸出物,%1746.7 29.7黄芪甲苷,%0.040.066 0.026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0.020.128 0.108
互助黄芪(Astragalus)为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50~100厘米,茎直立,上部多分技,茎上有细棱,幼茎淡绿色,被白色长柔毛;幼苗期第1真叶为三出羽状复叶,互生,托叶条状披针形,长6~10毫米,有毛,小叶椭圆形,先端微凹,叶缘和叶片上下表面均有毛;当长至5叶期时,变为具5小叶的奇数羽状复叶,茎逐渐变为红褐色,密被白色长柔毛,小叶矩圆形,先端近圆形;当长至成年植株时,羽状复叶具小叶13~17枚,小叶长7~10毫米,宽3~10毫米;荚果半椭圆形,一侧边缘呈弓形变曲,果皮膜质,稍膨胀,长20~30毫米,宽8~12毫米;顶端有短喙,基部有长柄伏生黑色短柔毛;种子肾形,两侧扁,棕褐色或褐色,种皮表面有斑纹,光滑,革质,电镜下种皮纹饰为复网状,细纹多,网眼规则,网壁曲状且薄;种脐心形,白色,脐唇成网状,种孔近长条形,较窄,种子一侧稍有凹陷,种脐在凹口处。
种子特性黄芪种子较坚硬,吸水力差,发芽率差,约为70%。种子萌发不喜高温,当地温为7℃~8℃时,土壤保持足够湿度,经10d~15d即可出苗,发芽适宜温度为14℃~15℃。土壤干旱,种子不易萌发出苗。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互助黄芪”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