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枸杞产自中国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又名柴杞,是青海海西知名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柴达木枸杞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而闻名,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空气干燥,这些自然条件为枸杞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柴达木枸杞果实饱满、色泽鲜红、口感甘甜,富含枸杞多糖、胡萝卜素、维生素C、氨基酸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
在种植方面,当地农民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与管理方法,注重生态平衡,减少农药使用,保证了柴达木枸杞的绿色、健康品质。此外,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柴达木枸杞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广受欢迎,还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青海省的一张亮丽名片。
柴达木枸杞富含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矿物质(如铁、锌等)和氨基酸,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传统中医认为,枸杞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之效。现代研究也表明,适量食用枸杞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抗氧化、抗衰老,并对视力保护有一定帮助。
理化指标:
感官特色:鲜果玲珑剔透,红艳欲滴,颗粒大、果形扁纺锤形或长扁卵形,状似红宝石,果实卵圆形,籽少、肉厚,大小均匀,味道甘甜。
理化指标:干果重:每(50克)约(280~600)粒,枸杞多糖:≥3.0%,灰分:≤6.0%,蛋白质:≥10.0%,总糖(以葡萄糖计):≥39.8%,水分:≤13%。
20世纪50年代,柴达木盆地开始进行枸杞的引种试验。由于当地气候干燥、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枸杞的生长,试验取得了初步成功。
60年代至70年代,枸杞种植逐渐在柴达木盆地推广,但规模较小,主要以满足本地需求为主。
80年代,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枸杞种植技术得到改进,产量和质量逐步提升。当地政府开始重视枸杞产业的发展,推广科学种植和管理方法。
90年代,柴达木枸杞的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形成了以都兰、乌兰、格尔木等地区为主的枸杞种植基地。枸杞开始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作物。
进入21世纪,柴达木枸杞的品牌意识逐渐增强。2009年,柴达木枸杞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进一步提升了其市场竞争力。
截至2017年底,在海西枸杞种植面积已达30000公顷,其中有机枸杞种植面积5300公顷,枸杞生产总量从2008年的800多吨上升到2015年的5.8万吨,总产量增加72.5倍;枸杞产量占农牧业总产值从3.2%跃升至50.4%,增长了15倍。
2013年4月1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柴达木枸杞”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6年12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柴达木枸杞”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9年11月15日,柴达木枸杞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2020年7月20日,柴达木枸杞入选中欧地理标志首批保护清单。
2024年8月,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首批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实施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