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卡盐

导航菜单

茶卡盐

浏览 16296 .喜欢 5270
喜欢一下
国家地理标志国家地理标志
发布:梦里的天空
标签: 调料
属地:乌兰海西青海
推荐: 网购推荐
茶卡盐,青海省乌兰县特产,源自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的茶卡盐湖,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享有“青盐”的美誉。茶卡盐湖地处青藏高原东部,海拔约3100米,四周雪山环绕,湖面如镜,倒映着蓝...【更多】
茶卡盐的基本介绍

茶卡盐,青海省乌兰县特产,源自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的茶卡盐湖,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享有“青盐”的美誉。茶卡盐湖地处青藏高原东部,海拔约3100米,四周雪山环绕,湖面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被誉为“中国的天空之镜”。

茶卡盐湖是天然结晶盐湖,湖中盐层深厚,盐质纯净。茶卡盐以其晶体规则、氯化钠纯度高、可溶性杂质低、不易结块等特点而著称。它含有钙、镁、钡、铜、钾、锶、锌、硒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以及谷氨酸、丙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等八种氨基酸,赋予了茶卡盐“味咸而甘”的独特口感和特殊调味效果。

在腌制食品时,茶卡盐能迅速入味,缩短腌制时间,使腌制后的食物松脆可口,口味鲜美,且不易变质。茶卡盐不仅品质优良,而且历史悠久,开采历史可追溯至秦汉时期,自古以来便是皇家贡盐,驰名中外。如今,茶卡盐湖已成为中国首家绿色食用盐生产基地,茶卡盐也因其高品质和独特风味而畅销全国,并出口至日本、尼泊尔、中东等地区。

营养价值

茶卡盐含有钙、镁、钡、铜、钾、锶、锌、硒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以及天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等八种氨基酸,具有特殊的调味效果,味咸而甘,口味独特。

茶卡盐在腌制食品时,能使盐入味快,缩短腌制时间,改善风味,使腌制后的食品松脆可口,口味鲜美,不易变质。同时,茶卡盐也适合日常烹饪,能提升菜肴的鲜味。

产品特点

茶卡盐受特定地理、气候、环境等自然因素影响,晶体规则、氯化钠纯度高(原料盐氯化钠含量在95%以上)、可溶性杂质低、不易结块,且不含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其盐粒晶大质纯、盐味醇香,外观洁白,杂质少,无污染。

历史民俗

茶卡盐湖镶嵌在雪山草地间而非戈壁沙漠上,是固液并存的卤水湖。盐湖卤水矿化度322.4克/升,相对密度1.2178,PH值7.8,水化学类型为硫酸盐型硫酸镁亚型。茶卡盐湖底部为石盐矿床。盐湖自形成以来化学沉积相对连续稳定,化学沉积盐层厚度较大,一般4-8米,最厚可达10米。化学沉积主要以石盐为主,其次为石膏、芒硝、钙芒硝、无水芒硝、泻利盐、白钠镁矾和水石盐等 ,适宜制盐。

茶卡盐湖的采盐历史可追溯至汉代。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当时已有对青海盐池(包括茶卡)的开发利用。到了唐代,茶卡盐成为重要的战略物资,用于军需和民间生活。明清时期,茶卡盐被纳入官方盐政体系,实行专营制度。

“茶卡”名称由来

“茶卡”是藏语,“茶”意为“盐”,“卡”意为“地方”或“池”,合起来即“产盐之地”。这反映了当地自古以来与盐业的密切关系。

近代开发

20世纪50年代以后,国家接管茶卡盐湖,设立国营茶卡盐场,开始有组织地进行原盐开采。初期仍以人工和畜力为主,使用铁钻、铁耙、铁漏勺等传统工具,年产量仅千吨级,主要用于满足青海及周边地区的食盐需求。

1980年代起,引入采盐船、传送带等设备,大幅提升生产效率。至2000年前后,年产原盐已达数十万吨,并开发出加碘盐、洗涤盐、腌制盐等多个品种,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区,并出口至日本、韩国、尼泊尔等地。

2009年,“茶卡盐”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成为全国湖盐行业首个获此认证的产品。青海盐业公司(现属西部矿业集团)推动“纯净天然”品牌战略,建立全自动数字化无尘车间,采用“三洗三破”纯物理工艺,全程无化学添加,并建成全国首个食盐电子追溯系统,实现“一袋一码”全流程可追溯。

茶卡盐的获奖荣誉

2009年12月2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茶卡盐”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茶卡3100藏青盐” 是全国盐行业唯一入选的湖盐类升级消费品,其 “藏青盐” 产品还入选了2024年度绿色食品标识使用典范名单。

乌兰特产推荐更多>
海西特产推荐更多>
青海特产推荐更多>

茶卡盐 相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