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黄芪

导航菜单

陇西黄芪

浏览 17763 .喜欢 6701
喜欢一下
国家地理标志国家地理标志
发布:kiyomi
标签: 药材 干货
属地:陇西定西甘肃

陇西黄芪是甘肃省陇西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陇西盛产100多种中药材,素有“千年药乡”之称,所产党参、黄芪、柴胡、板蓝根等药材质优量大,深受国内外客商青睐,享有“西北药都”、“中国黄芪之乡”等盛誉。

陇西黄芪是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其干燥根入药,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疮生肌”等功效,被广泛用于中药配方和日常保健。受当地特殊自然条件的影响,陇西黄芪因条直、皮黄白、分枝少、味甘、粉性足,药用成分含量高而被中药材界誉为“芪中精品”。

陇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气候温和。由于受东亚大气环流和青藏高原外围特殊地形的影响,降水量年际差异大,气候特点与黄芪生长发育规律相吻合。陇西地处黄土高原西南部,土壤以黄绵土和黑麻垆土为主,土层深厚、疏松、孔隙度大、通气性好,有利于根的伸长和加粗;由于土壤贫瘠,有利于人为抑制地上部分的生长,根生长缓慢、均匀,单位体积有效成分含量高。而且土壤重金属含量普遍低于国家标准,周边又没有污染大的工业企业,空气、水质无污染,特别有利于种植黄芪等深根中药材和发展无公害药材。

1984年,陇西县从山西、内蒙等地引进了黄芪、红芪、桔梗、贝母等16个品种,经培育种植成功,黄芪发展快、收益好,群众受欢迎,陇西发展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黄芪之乡”。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肝、脾、肺、肾经。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在中医五行理论中,春季对应的是肝脏,因此,调养肝气对于春季的养生至关重要。黄芪作为补气佳品,在春季生发的季节能够起到一定的补气作用。

黄芪颜色深黄,质坚,断面粉性大。黄芪味甘,气微温,气薄而味浓,可升可降,阳中之阳也,无毒。

陇西历史上出黄芪、党参,但没有人工栽培的历史,中医治病用药主要靠外地引进成品或由民间药农采集野生加工炮制。野生黄芪主要分布在渭河以南的沟壑山地,20世纪60年代之前,除少数药农外,人们没有意识到它的精贵,秋冬季节人们把它的茎杆割来当柴烧,更不懂得采集种子进行人工栽植。据上了年岁的老人讲,这个东西在古代,陇西人叫“黄祇”,有的也叫“箭杆花儿”。来由是相传混沌年代,黄帝与蚩尤交兵时,黄帝射杀蚩尤的羽箭被天狗挡了一爪,落在了西海的蛮荒地界,扎进土中的箭杆便长出花叶,就把它叫“箭杆花儿”,后来占卜师说,这是地神,名叫“祇”,因与黄帝有关就被称为“黄祇”了。更为荒诞的说法是党参的由来:据说玉皇大帝去会西王母,行走在天际,一边领略山川河岳,一边手捋胡须,结果随手飘落的胡须落在下界,便长出“党参”这种东西,因此上古人就把它叫“龙须草”或“神仙草”。

2001年,陇西县被中国农学会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黄芪之乡”。

2017年,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正式命名甘肃省陇西县为“全国中药材(黄芪、党参)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

2017年,“陇西黄芪”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的审查,被批准为“中国驰名商标”。

2021年12月,被纳入2021年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从体质上来说,黄芪最适合气虚脾湿型的人,这种人往往身体虚胖,肌肉松软,尤其是腹部肌肉松软。而身体十分干瘦结实的人则不宜。

从身体状况来说,感冒、经期都不要吃黄芪。

从季节来说,普通人春天不宜吃黄芪。为什么感冒不能喝黄芪粥呢?因为黄芪是固表的,它帮助身体关闭大门,不让外邪入侵。可是当身体已经感受外邪的时候,就会变成闭门留寇,把病邪关在体内,无从宣泄了。同理,春天是生发的季节,人体需要宣发,吃黄芪就不太适宜了。

肾病属阴虚,湿热、热毒炽盛者用黄芪一般会出现毒副作用,应禁用。因为黄芪性味甘、微温,阴虚患者服用会助热,易伤阴动血;而湿热、热毒炽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滞邪,使病情加重。如果必须服用黄芪,一定要配伍运用。

阴虚患者使用黄芪,必须配伍养阴药使用,如生地、熟地、玄参、麦冬、天冬、玉竹等。湿热患者必须配伍清利湿热药,如黄连、茵陈、黄芩等。热毒炽盛的患者必须配伍清热解毒药,如黄连、栀子、大黄、败酱草等。

陇西黄芪 相关地区

更多黄芪的相关特产
陇西特产推荐更多>
定西特产推荐更多>
甘肃特产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