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姑是随州主要出口创汇产品。随州香姑以个匀、肉厚、杆粗短、发头大的特色而闻名中外。随西南大洪山区和随东北桐柏山区为主要产地,80%以上的农户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分散种养。年产香姑3000吨,其中“编钟牌”香姑2000吨,获国家优质产品一等奖。三里岗香姑市场是中南地区较大的香姑集散中心,年成交额近亿元,有力的促进了随州香姑生产。
随州香菇,得天之赐,得地之灵,得人之和,得政之惠。随州南北交汇,气候温和,适宜种植香菇。5000多年前,炎帝神农在随州“植五谷、尝百草”,菇乃百草之一。1978年,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杨新美,在随州千百年传统种菇基础上,播下科学的种子,开“菌丝”栽培香菇之先河。随州历届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支持香菇产业持续发展。随州是“国家森林城市”,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1.15%。丰富的栎木资源,优越的生态环境,造就了随州香菇生长的良好环境,成就了随州香菇的极佳品质,天然、绿色、无公害是随州香菇的标签。
随州市处于中纬度季风环流区域的中部,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因受太阳辐射和季风环流的季节性变化的影响,随州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适宜种植香菇。“随州香菇”通常有板菇和花菇之分。板菇表面光滑无裂纹;花菇花纹如刻,颜色洁白,白花菇乃菇中之上品,具有花纹深裂质密,香味独特浓郁。
随州年种植香菇3亿多袋,全市30多万人靠香菇产业“吃饭”,2020年香菇产业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随州香菇的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随州市所辖随县、广水市、曾都区共计3个县(市、区)33个镇(场、区、办事处)778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2°43′-113°46′,北纬31°19′-32°26′。
“随州香菇”品质独特、营养丰富,氨基酸≥18.0克/100克,蛋白质≥26.0克/100克。
“随州香菇”柄短、形圆、褐铜色,肉质细腻,郁香爽口。商品菇直径3-10厘米。
1978年,华中农业大学杨新美教授在随州三里岗镇试种香菇成功,带动了该地百姓种植香菇,形成香菇产业集群 。
1996年,袋料香菇的进入随州。
20世纪90年代末,随州黑木耳种植兴起,促进了食用菌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随州是始祖炎帝的出生地,据说最早发现香菇有食用价值的人是炎帝。那是一个天寒地冻大雪纷飞的日子,炎帝正在涢水之上一个山林采药,老婆听詙生下了一个婴儿。为给听詙寻找吃食炎帝走到了沟底,这时他发现一只饥饿的兔子正在一枯木上啃食菇菌。他想,既然兔子能吃人一定能吃,于是采来一尝果然味道不错。从此,香菇就长了人们断粮季节的救命食物之一。到唐宋时期,前后经历了几千年,香菇作为“八大山珍”之一才开始作为养生食物走上餐桌,可惜由于当时处于野生状态,香菇产量少,价格贵,平常人家很难吃到,只为大户人家的席上珍品。
2018年7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随州香菇”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9年1月,湖北省随州市随州香菇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第二批)。
2019年11月15日,随州香菇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