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石,产于广西柳州地区武宣县红水河。此石分布于武宣镇内的黔江岸边,埋在200厘米的深岩石层中,原岩距今约2.5亿年,属钙质硅岩,硬度为5度左右。画面呈多种彩花纹,似草花状而名。因靠黔江边,水及溶蚀的矿物质沿裂隙及毛细管充填后,矿物元素形成了各种颜色、纹理、图像。其画面纯自然造就,人物肖像、山水风光、花鸟鱼虫、花草树木、名胜景色惟妙惟肖地表现在石头纹理中。由于画面清纯古朴,与国画惊人地相似,因而称之为“国画石”,又称之为草花石,《人民日报》曾对此奇石作过报道。
武宣石产于广西柳州地区来宾县黔江下游的石山之腰及武宣县黄茆镇一带。该石属片层岩,分布零星,生成于硅质岩或石灰岩夹层之中层,多呈现红、黄、棕、绿等色,色彩润泽,图案由表及里渗透融合,因其画面多呈色彩各异的草花状而得名,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左右发掘出来的新石种。草花石的色纹多显现自然景观,也有人物、花鸟、山水等诸多图案。画面细腻,有的如浓墨山水,有的似写意工笔,有的则具油画效果,以色彩和谐,层次分明,画意盎然,意境深远者为佳。
该石经长期水蚀砂砺而形成,色泽古朴,纹理多变,多为造型石。 有国画石、彩陶石、水冲石、钟乳石、水墨石、黄卵石和黄蜡石等数十个品种,其中备受推崇的是国画石、彩陶石和被誉为“红武宣”的卵石。武宣国画石又称草花石,主要产于黔江下游武宣县一带,是武宣独有的奇石种类,因其形成的纹理具有中国写意山水画浓郁的笔墨意韵,故得雅名“国画石”,其斑斓润泽的色彩是由二价、三价铁离子及四价锰离子致色素渗透所致。
国画石的发现,最初是广西武宣县二塘乡坡贯村农民在靠来宾铁帽山林场附近黔江河石滩上觅水冲石时,发现一些水冲石呈现有草花状图纹,有一定的观赏性,继而在岸边的岩石上发现受河水冲刷面也有类似的花草状图纹,采回经磨光后,呈现出既有花草,又有山水景观之类的图案,1996年底,经坡贯村民采集适当打磨后,拿到柳州市马鞍山石市,立即引起观赏石收藏者和石商的注意。1997年后,从小批量采集起,现在坡贯村已有30多家农户以及来宾县南泗乡良寨村10多户农民在采集,通过不同渠道上市。目前,已受到越来越多观赏石爱好者的常识和喜爱,争相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