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荣剪刀

导航菜单

柘荣剪刀

浏览 406 .喜欢 36
喜欢一下
非遗非遗
发布:lala
标签: 日用品 剪刀
属地:柘荣宁德福建

柘荣剪刀制造技艺,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传统技艺,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柘荣剪刀制造技艺经师徒口耳相传而延续至今,继承了闽越先民的锻造技术精髓,特别是在水磨、下钢、淬火三道传统技艺方面独具匠心,其锻造出的剪刀嵌钢均匀、钢铁分明、磨工精细、刃口锋利、式样美观、经久耐用。

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素有“中国刀剪之乡”美誉。刀剪是该县最具特色的传统产业,也是重要民生支柱产业。近年来,柘荣县引导刀剪企业进入产业园聚集发展,引进数控水磨机、机器人等生产设备,推动制造业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

柘荣剪刀制造技艺是柘荣民间文化的“活化石”,挖掘、保护柘荣剪刀传统技艺不仅对丰富当地的文化内涵有着重要意义,而且能为建设平安柘荣、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同时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有着现实意义。

柘荣剪刀具有刃口锋利,磨工精细,开合和顺,经久耐用等特点。

据《柘荣县志》记载,早在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就有能工巧匠沿用传统手工艺,用铁锤将生铁加钢刃锻打成刀剪坯,经水磨、淬火和化蓝制成产品。柘荣剪刀在生产过程中始终讲究精工细雕、镶嵌钢均匀、磨工细、刻花精巧,特别是水磨、下钢、淬火三道传统技艺代代相传。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柘荣“袁合兴”“林木兴”字号的剪刀已颇享盛名,产品还畅销江西、广东等地,许多人因此认识柘荣剪刀。有诗赞曰:“巧制功夫百炼钢,持来闺阁共行藏。双环对剪鱼肠快,两股齐天燕尾长”。

1950年,柘荣县约有刀剪小作坊25家,从业160人,年产值1万元。1953年,实行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成立剪刀小组,隶属县手工业联社,产业规模有所扩大,但仍为手工作坊,从业300人,年产值1.8万元。1963年,成立县铁器社,其中一个车间专门生产刀剪,改用弹簧锤锻打钢坯。1975年,成立柘荣县剪刀厂(1990年改名闽锋剪刀厂),新建厂房8000平方米,使用电动裁板机、冲床等新式生产设备,刀剪产业跨进了机械化生产行列,从业300多人,年产值100万元,税收5万元。1991年,在全国剪刀质量评比会上,柘荣剪刀将40层龙头布一剪到底,刀口硬度、锋利度等十项技术指标均获满分,荣获第三名,其质量可与“张小泉”“王麻子”等名牌产品相媲美,产品驰誉全国。1992年,闽锋剪刀厂在集体企业中率先进行机制改革,下岗的部分技术人员、生产和销售骨干自行组合创办了十几家民营刀剪小企业,凭借传统过硬的工艺、民营企业的机动灵活和合理的价格定位,在市场竞争中得以发展,一时间,柘荣剪具企业、作坊遍地开花。2008年年底,柘荣全县有100多家刀剪企业,从业人员达3600多人,年产剪刀7000万多把,其主打产品工业用剪,在国内市场上占有率达70%以上。2008年元月,经国家日用五金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评定,柘荣县被授予“中国刀剪之乡”称号,是目前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县份。

柘荣剪刀采用生铁加钢条为原材料,经过锻铁、锻钢、下钢、锻刀坯、热弯脚、热锻剪坯、鐟剪眼、冷锻剪坯、水磨、淬火、调平、精细水磨、装钉、开验、上油等工序精制成产品。在这15道工序之中,尤以下钢、水磨、淬火为最。

下钢:将经过锻打的钢条放置于铁条上端正面,位置适中,用两把铁钳夹稳放入炉中加温至近熔点,取出锻打。

水磨分两次:第一次用磨石把剪坯平放磨石上,带水磨剪坯内外口;第二次细磨淬火后的剪坯,提高锋利度。要求为磨石放置平整,手握剪把平稳,磨石刀口用目测无面影线为准。

淬火:将10把剪坯摆平用淬火钳铗紧,放于炉中烧至通红后,取出放于炭火上,火候适中即下水淬火。

2010年3月,“柘荣剪刀制造技艺”被宁德市政府列入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2年1月29日,“柘荣剪刀制造技艺”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柘荣剪刀 相关地区

更多剪刀的相关特产
柘荣特产推荐更多>
宁德特产推荐更多>
福建特产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