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红牛是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特产,是我国著名的役肉兼用型地方优良黄牛品种,其毛色多呈红色,故而得名。主产于郏县、宝丰、鲁山三县,分布于毗邻的十余个县(市、区),是我国八大良种黄牛品种之一。郏县红牛具有体格大,体质结实,结构匀称,肌肉丰满,耐粗饲,适应性强,肉质细嫩,遗传性稳定等特点,是发展肉牛产业和培育优良肉牛品种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1983年被列入河南优良畜禽品种志,2006年被列入农业部《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郏县红牛体格中等大小,结构匀称,体质强健,骨骼坚实,肌肉发达。后躯发育较好,侧观呈长方形,具有役肉兼用牛的体型,头方正,顿宽,嘴齐,眼大有神,耳大且灵敏,鼻孔大,鼻镜肉红色,角短质细,角型不一。被毛细短,富有光泽,分紫红、红、浅红三种毛色。公牛颈稍短,背腰平直,结合良好。四肢粗壮,尻寅长稍斜,睾丸对称,发育良好。母牛头部清秀,体型偏低,腹大而不下垂,膏甲较低且略薄,乳腺发育良好,肩长而斜。
郏县红牛,因长久生活在郏县、毛色紫红如缎而得名,它具有体格大、头角方正、结构匀称、肌肉丰满、肉质细嫩、脂肪雪白如玉等特点,特别是郏县红牛雪花牛肉总脂肪酸含量高,尤其是脂肪酸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是发展高端雪花肉牛产业和培育高端肉牛不可多得的品种资源。
郏县红牛原产于河南省郏县。产区地处南暖温带南部,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4.6℃,雨量充沛,年降水量760毫米,无霜期长达210~220天。河流纵横,水草丰盛,天然牧草种类繁多,除大部为禾本科外,尚有野苜蓿、野豌豆等豆科牧草,为养牛提供了良好的放牧条件。农业生产较发达,作物种类多,饲料来源广,加之采取舍饲与放牧相结合的饲养方式,使牛只长期得到丰富的营养与良好的锻炼。这是形成郏县红牛体质结实,肌肉发达,结构匀称,后驱发育较好的主要条件。产地地势复杂,土质不一,砾质土和黄粘土地带耕作负担量大,工具笨重,这就需要体大力强的役牛,因之,群众有选留大牛、壮牛的习惯。
郏县红牛主产于河南省郏县、宝丰、鲁山、汝州四县市。其中郏县主要分布于大李庄、王集、白庙、渣元等乡镇,宝丰主要分布于汝河两岸的石桥、赵庄、闹店、李庄、周庄、商酒务等乡镇,鲁山县主要以辛集、张官营、滚子营、马楼、让河等乡红牛分布最集中,汝州市与郏县接壤的纸坊、尚庄、小屯、焦村、骑岭等红牛饲养比较集中。
郏县红牛肉质细嫩,肉的大理石纹明显,色泽鲜虹。据测定,其熟肉率为59.5%。据对10头20-23月龄阉牛肥育后屠宰测定,平均胴体重为176.75公斤,平均屠宰率为57.57%,平均净肉重136.6公斤,净肉率44.82%。
郏县红牛体格大,肌肉发达,骨骼粗壮,健壮有力,役用能力较强,是山区农业生产上的主要动力。据测定,阉牛的最大挽力为421.6公斤,公牛为409公斤,母牛为317.4公斤;一对中型成年阉牛一天可耕地3-4亩,挽车速度每小时4公里,载重2000公斤,日行30公里。
2006年被列入农业部《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2019年11月15日,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2021年9月13日,入选2021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