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大杏,又名仰韶黄杏,河南省渑池县的水果类特产。因渑池县为仰韶文化发祥地而命名。渑池县属秦岭余脉,为豫西丘陵山区,土层深厚,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其果形似鸡蛋,俗称鸡蛋杏,果实成熟后,核肉分离,摇晃有响声,又称“响铃杏”。因其个大、色泽鲜艳、皮薄肉厚、无筋、酸甜可口、营养价值高。
仰韶大杏主要分布在渑池县境内的果园、天池、英豪、仰韶、段村5个乡镇,主产区在果园乡。渑池县属秦岭余脉,为豫西丘陵山区,土层深厚,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杏树寿命长,华北、西北各地常见百年以上大树,产量仍很高。经济寿命亦很长,在40~50年间。杏对土壤、地势的适应能力强,多种植在山坡梯田和丘陵地上,在800~1000米的高山上也能正常生长,在壤土、粘土、微酸性土、碱性土上甚至在岩缝中都能生长。特殊的生物气候条件和其他因素决定了该地的土壤养分含量高。
地域范围
仰韶大杏的地域保护范围位于渑池县境内南部,海拨300~700米的丘陵旱作区,西与陕县接壤,南与洛宁相连,东与宜阳、新安毗邻。保护范围包括渑池县果园和天池两个乡镇的果园村、康洼村、北平泉村、南平泉村、南庄村、赵庄村、峪峒村、苏庄村、南段村、东安头村、杨村、耿村、八里寨村、东村、孟村、牛峪沟村、涧北村、涧新村、西村、展庄村、刘窑村、石堆村、孟家沟村、石沟村、下庄沟村、西坡村、毛沟村、李家村、窑屋村、刘头村、杜寺村、太平庄村、杜家门村、路村、东岭村、笃忠村、张大池村、竹峪村、杜村沟村、龙潭沟村、山韭沟村、陈沟村、张吕村、南昌村、藕池村、鹿寺村、南涧村、西园村、贾沟村、桐树沟村、石泉村、朝阳村、西天池村、东天池村、东坡头村、陶村、下马筵村、东杨村、芮沟村、宋沟村、马沟村、堡南村、杨大池村、水泉洼村共计64个行政村,区域总面积25947.93公顷,总耕地面积16377公顷,仰韶大杏种植面积1333公顷,年总产量达6万吨,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3′00″~112°01′00″,北纬34°43′00~34°36′00″。
1. 外在感官特征:仰韶大杏单果平均重60克,最重大可达130克,果实卵圆形,果顶平、微凹,缝合线浅,两半部不对称。果皮橙黄色,阳面着红晕,具紫褐色斑点。果肉橙黄色,近核处黄白色,肉质细韧、致密,富有弹性,纤维少。离核,苦仁。较耐贮运,常温下可贮存7~10天。
2. 内在品质指标:杏果实色艳味美,杏香宜人,营养丰富,富含多种有机成分和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及无机盐类。据农业部果品及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对仰韶大杏的品质测定:可滴定酸1.4-1.6%、总糖8-9%、维生素C11-12mg/100g、可溶性固形物14-15%、锌1.3-1.5mg/kg、钙90-100mg/100kg。
3. 安全要求:产地环境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关于杏的相关强制性要求。
4. 产品收获后的规定:在大杏收获后,及时清除病虫枝、枯枝等,集中烧毁或深埋,确保基地内环境达到无污染。5. 生产记录要求:仰韶大杏生产过程,由专业合作组织负责对生产的各个环节建立生产记录档案,统一管理模式,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生产档案,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仰韶大杏因产于仰韶文化发祥地河南省渑池县而得名,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主要分布在渑池县境内的果园、天池、英豪、仰韶、段村5个乡镇,渑池县属秦岭余脉,为豫西丘陵山区,土层深厚,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特殊的生物气候条件和其他因素决定了该地的土壤养分含量高,造就了仰韶大杏独特的品质。
1985年和1986年河南省大杏鉴评中获得金奖。
1990年又获得国际食品博览会银奖。
2011年9月1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仰韶大杏”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