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稠酒是安康市,俗称西路坝的五里镇、恒口镇等当地农民家酿造的一种糯米酒。安康的五里稠酒是极有声名,它和黄酒堪有一比。是属于纯手工制作发酵而成,不含任何添加剂、色素、香精的一种纯天然绿色低度饮料酒类。
五里稠酒成酒后色泽橙黄,甘甜爽口,回味无穷。稠酒不但具有滋补营养、活血化淤、祛风御寒作用,而且还能防病、治病。喝一碗稠酒,一时间血顺气畅,腰腿舒展,极为舒服。其做很法讲究,从踩曲到稠酒成熟有一套很繁琐的制作过程。
相传大禹治水在五里越河一带,由于大禹不骚扰民众住在荒野,五里当地土人就经常给送饭送水。送去的米饭吃不完的,大禹就用竹筒装好,等饿了再吃。日子久了,越来越多的人给大禹送饭,大禹都这样将吃不完的米饭积攒。
大禹治理完五里这一带水域就继续往下游去治理,有一天一个撑船的,路过大禹住过的越河岸边,看见草丛里有一竹筒。这人当然知道是大禹遗失的竹筒,便捡起来回村落交给族长,族长一看上边刻有大禹的名讳,也不敢擅自打开。
奇怪的是,族长将竹筒挂在屋内,竹筒内散发出阵阵香味。族长于是拿下竹筒,翻来覆去看了一遍,竹筒上并无其他东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族长打开了竹筒,随着竹筒打开,香气四溢,引来了全族的人聚集在族长的茅舍周围,想看个究竟。
只见族长把鼻子凑近竹筒口闻闻,又用食指沾了沾放进嘴里尝试,味道甘甜爽口,族长连连点头称奇。于是将竹筒内剩下的分给族里有声望的人品尝。大家看看竹筒内剩下的酒糟,黄黄的米粒,下面沉淀着一层黄色稠稠得汁,给这东西取名叫稠酒。第二天就是农历九月九,族长召集全族人学习制作稠酒,在大家的不断探索中终于做出了稠酒。
后来大家就沿袭了九月九酿酒的习惯,人们还利用当地资源,采艾蒿、鱼腥草、白茅尖、还有火撩子、紫苏叶等野草研制了五里稠酒的酒曲。
采曲药
做稠酒的关键一步,这也是做好稠酒的第一步。每年的端午节早晨,人们都要去野外拔艾蒿、鱼腥草、白茅尖、还有火撩子、紫苏叶等当地出的野草,这些其实都是一些地道的中草药。把这些草药拿回家,晒干,切碎,备用。
制曲种
第二步是踩曲(制大曲)。入伏后把备好的曲药,熬成曲水。用上好的麦麸(既不要太多的面,也不能没有面质)和曲水搅拌在一起,再放在专门的曲模里用脚踩实。然后把制好的曲胚摆在一起,用一些厚布包裹严实,等其发汗。三五天后就会闻到一阵阵酒香,这说明曲胚发酵已经完成。要及时的把它们悬挂在干燥阴凉处,等其自然风干。假若这个时间麦胚发霉变质,那么以后的稠酒味道就不醇正,甚至有苦味。
择日酿造
五里人酿造过年招待亲朋好友的稠酒,一般选择在农历九月九,按五里人当地习俗,农历九月九的水是做就最好的水。其他日子酿造稠酒,取水必须烧开放凉才能添加进酒缸。而就在农历九月九取水可直接添加,酒味也纯正。因此,每年九月九前后,五里很多家庭开始做酒。把糯米蒸熟,凉凉,再拌上酒曲,包好,等待制成甜酒胚。
装缸
甜酒酿制成以后,接着就是把甜酒再装进大缸里,再次的发酵。先把以前做好的大曲研磨成粉,曲和糯米的比例是1:10,就是一斤大曲十斤米。用细纱布包好放在缸底。再把甜酒胚倒进去,然后加水,最好是从井里刚取回来的泉水,水和糯米的比例是1:1,就是一斤米加进去一斤水。以后每天搅一至两次,等浮起来的糯米慢慢的开始沉下去,就不要再搅动了。盖好,六五天后就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