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信鸭梨是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的一种著名特产水果,以其独特的外观和口感而闻名遐迩。阳信鸭梨的栽培历史可追溯至1300多年前的唐代,经过历代选优汰劣,逐渐形成了今天这种皮薄核小、汁多无渣、口感清脆、味道香甜的独特品种。因其果梗基部突起状似鸭头而得名“鸭梨”。
阳信鸭梨的外形美观,色泽金黄,呈倒卵形。它不仅口感极佳,而且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阳信县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远离污染源的地理位置,成为理想的鸭梨生长环境,被誉为“中国鸭梨之乡”。
阳信鸭梨曾多次在全国各类评比中获得荣誉,包括被命名为“中华名果”等。此外,阳信鸭梨还获得了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认证,进一步提升了其在国内及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如今,阳信县拥有10万多亩的梨树种植面积,种植了包括鸭梨、新梨7号、早酥、丰水、黄冠等在内的56个品种。梨总产量稳定在20万吨左右,产值达到9亿元以上。
阳信鸭梨,含糖一般在10一13%,并含有果酸、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碳水化合物,具有清肺、化痰、润早、利便之功效,对咳喘病、高血压等病症有辅助治疗作用,堪称果中佳品。据我国药典《本草从新》中说,鸭梨“性甘寒微酸”,具有“清心肺、利肠、止咳消痰、清喉降火,醒酒解毒”之功效。《本草纲目》把鸭梨的功能注定为:“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
阳信鸭梨个大,平均单果重175克,外形美观,呈倒卵形,因梨梗基部突起状似鸭头而得名,初采为黄绿色,贮藏后通体金黄,鸭梨皮薄核小,汁多无渣,香味浓郁,清脆爽口,酸甜适度,风味独特,含糖量高达12%,素有“天生甘露”之称,富含糖、维生素C、钙、磷、铁等营养成分,以其品质优良而驰名中外。
阳信鸭梨栽培历史悠久,迄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在唐朝初期土生梨种就进入人工栽培,宋末明初开始园林生产和商品经营,并初具规模,明永乐年间“所栽梨树块块成行,果实累累,四方闻名”。
清末民初,已有人“打洋梨”,指将阳信鸭梨肩挑车推送往登州(烟台)码头,然后运到东南亚一带。
20世纪初,阳信鸭梨开始在国内市场崭露头角。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大力支持阳信鸭梨的种植和发展,种植面积逐步扩大。
20 世纪 70 年代至 80 年代,阳信鸭梨迎来了快速发展期,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产量和品质不断提升。
20 世纪 90 年代,阳信鸭梨在市场上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不仅畅销国内,还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
进入 21 世纪,阳信县不断加大对鸭梨产业的投入,推动鸭梨的深加工和品牌建设,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如今截至2024年初,阳信县的鸭梨种植面积达到了20万亩,其中进入结果期的有10万亩。阳信鸭梨已成为阳信县的一张亮丽名片,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
1985年,在中国优质水果评选中获得金杯奖;
1988年,在中国优质水果评比中,获得梨系列总分第一名;
1989年10月,荣获1989年全国优质水果荣誉证书,捧回鸭梨金杯;
1990年,被指定为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专用水果;
1992年,在中国第一届农业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
1994年10月,在全国林业名、特、优、新产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1997年11月,被评为山东果品精品;
2000年10月,被评为中国国家名牌;
2000年11月,被评为山东省果品精品;
2007年8月阳信县向中国果品流通协会申报阳信鸭梨为“中华名果”,经过层层筛选、考察,9月19日被正式命名为“中华名果”。
2008年:被指定为北京奥运会专用水果。
2009年:被指定为第十一届全运会专用水果。
2011年:在第二届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暨第四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上,“鑫悦牌”阳信鸭梨荣获金奖。
2013年12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046号,确认其为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2018年,阳信鸭梨产品在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中荣获铜奖。
2019年,阳信鸭梨获得“2019全国绿色农业十佳地标品牌”称号。
2024年7月10日,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第591号公告,“阳信鸭梨”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初步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