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台大米,山东省鱼台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鱼台县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越的自然条件,使“鱼台大米”营养丰富,粒大均匀,晶莹透亮,洁白如玉,蒸煮质量佳,气味清香,饭粒完整,柔软爽滑,冷后不硬,剩饭温食后仍保持原有风味;做大米稀饭,米粒悬浮,香甜爽口。富含蛋白质、粗脂肪、赖氨酸、高钙、铁与维生素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鱼台大米”热销中国30多个大中城市,并出口韩国、日本、俄罗斯、港、澳、台及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鱼台县从催生一批品种好、品质优、品牌响的大米产品入手,将质监、农业、科技、种子等部门组织起来,着手改良品种,优化水稻品质,经过多年的筛选,终于选定了适应性强、生育期适宜的鱼农1号、豫粳6号、徐稻6号、临稻11、新镇稻88等高产优质品种。这些新品种的纯度、净度均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从而从品种上保证了鱼台大米的品质。 1985年,鱼台大米中的鱼农1号,山农13号,日本晴,均荣获山东省优质大米称号,其中鱼农1号名列山东省优质大米之首。同年,在全中国优质大米评选中,鱼农1号、日本晴又双双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牧渔业部优质米产品奖。
鱼台水稻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在鱼台发掘的汉墓中,就曾发现鱼台先民种植的稻谷,这说明鱼台县境内至少在汉代就已经开始种植水稻。但是,由于旧中国水患较多,黄河多次泛滥,鱼台又地处滨湖涝洼,水利设施较差,十年九涝,灾害频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鱼台水稻种植不能旱涝保收,更不能高产、稳产。当时的“鱼台大米”虽然品质很好,但由于产量偏低,没有形成商品粮,外地根本不流通,仅仅鱼台人自给自足,也只在鱼台当地有名,外地人根本不知道。再加上当时不注重对外宣传与推介,好米也怕巷子深,“鱼台大米”曾经遭遇了“藏在深闺人未知”的尴尬。
1949年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鱼台人民发扬愚公移山、战天斗地的精神,大兴水利建设,彻底改造稻田,打了一场漂亮的农业翻身仗。1965年秋,鱼台县35万亩水稻喜获大丰收。1968年,鱼台县因水稻种植成功被评为山东省模范县,成为全省农业学习的一面旗帜。自20世纪70年代鱼台县连续20多年成为山东省人均向国家贡献商品粮最多的县,并且鱼台县水稻种植面积一直都保持在35万亩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北国江南·鱼米之乡”。
21世纪初,鱼台县大力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通过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建立大米生产基地、提高产业化程度、培植加工龙头企业、引进国际先进加工工艺、成立大米协会等多项措施,全力做大做强大米产业,在国内外进一步叫响了“鱼台大米”品牌,大大提高了“鱼台大米”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与农业增效。2008年,“鱼台大米”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9年,“鱼台大米”商标又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到2009年,鱼台县35万亩水稻已全部达到无公害生产标准,其中15万亩达到绿色产品生产标准,8万亩达到有机大米生产标准。有上百家大米加工企业,其中,山东美晶米业有限公司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该公司已经拥有独立的进出口权,主要设备从日本、意大利、德国、韩国等国引进,大胆引用了电子分色、紫外线消毒等国际加工工艺,并在车间内安装了电子监控系统,实现了生产自动化和全过程监控。他们研究开发的发芽糙米和食用糙米填补了中国国内空白。有“大米王中王”之称的日本晚稻品种“越光米”在鱼台县王鲁镇丰谷米业合作社试种成功,200多亩的稻谷加工出来的大米,以每公斤52元的天价被抢购一空。 据了解,“越光米”对种植环境要求很高,需选用从未施用过无机肥料的土壤,水源要求无任何污染,所产稻谷加工的大米属无污染、无公害、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刘宝启创意的“现场直播”战略,不仅提升了丰谷大米的知名度、美誉度,而且擦亮了鱼台大米的品牌,拉动了鱼台特色大米的销售量。如今,只要是鱼台大米,在上海一路绿灯,产销两旺,同时销往河北、吉林、湖北、北京、天津等20多个省市区,成为江北第一米市。
1985年,鱼台大米中的鱼农1号,山农13号,日本晴,均荣获山东省优质大米称号,其中鱼农1号名列山东省优质大米之首。同年,在全中国优质大米评选中,鱼农1号、日本晴又双双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牧渔业部优质米产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