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山羊板皮亦称“槐皮”、“汉口路槐皮”,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特产,是中国大宗传统出口商品之一。2015年06月1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槐山羊板皮”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槐山羊板皮,昔为汉口路板皮之中坚,称汉口槐皮,板皮其型如蛙,薄厚均匀,略呈蜡黄,油润光亮,毛孔细而匀,折叠无白线,韧性大,强度高,分层多不破裂。理化性能明显优于其它羊皮,是制作高级皮面革和软皮物件的理想原料。早在1861年,槐皮就以其皮质优良而享誉世界。国际市场上高级 “京羊革”、“苯胺革”常取自槐皮。远销英、美、法、德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价高于其它羊皮40%,走俏国际市场,现仍为土特产出口“拳头”产品,出口量最高年份达60万张。
板皮产区、产量与出口概况槐山羊板皮产于黄河以南、淮河以北、京广铁路以东、津浦铁路以西的黄淮地区,主要产于河南省周口地区,其中心产区位于该地区的沈邱、项城、淮阳和郸城县(市)。产区系平原农区,气候温和,雨水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林茂粮丰,饲草丰富,六畜兴旺,除产槐山羊板皮外,还产黄牛皮、水牛皮、马皮、骡皮、驴皮、猪皮、狗皮、兔皮等。
地域保护范围
槐山羊板皮(槐皮)产地范围为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项城市郑郭镇、王明口镇、官会镇、付集镇、千佛阁办事处、花园办事处、秣陵镇、三店乡、高寺镇、丁集镇、南顿镇、永丰镇、范集镇,淮阳县新站镇、豆门乡、鲁台镇、朱集乡、冯塘乡、徐湾乡、王店乡,郸城县钱店镇、东风乡、巴集乡、石槽镇、宜路乡现辖行政区域。
据周口地区槐山羊联合调查组1982年调查资料,槐山羊板皮形如“蛤蟆状”,短毛,白色,针毛细,毛孔小,分布密。肉面腊黄色,核桃纹明显。柔软有弹性,折叠无白线。
槐山羊板皮颈、臀、腹部毛的密度平均每平方厘米为2657根,其中针毛(粗毛)487根,绒毛(细毛)2170根,针毛与绒毛比为1:4.5,针毛和绒毛细度分别为47.12和11.40微米,板皮毛孔呈月牙状排列。
西北轻工业学院对槐山羊板皮进行了组织学对比研究,研究指出,槐皮(槐山羊板皮)乳头层的乳头部凸起小,沟纹较浅,粒面较细。乳头层厚度大于网状层,特别是颈部的乳头层更厚,胶原纤维编织较紧密。颈、臀、腹部乳头层的厚度比自身的网状层厚度差异大。颈部、臀部的乳头层占真皮层厚度的百分比较小,腹部则较大。乳头层下部和网状层中部的胶原纤维束较细,编织较紧。槐皮的乳头层有毛囊、汗腺、竖毛肌等,使乳头层和网状层组织结构差异大,两层之间形成明显的分界线。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始对槐山羊板皮进行研究。
板皮名称及其由来清朝中期,河南省沈邱县槐坊店(今槐店镇、沈邱县城)的皮行购集周围的山羊板皮,运至汉口,尔后销往全国各地。
咸丰十一年(1861年),远销英、法、德、美及日本等国,受到好评。为区别于其他山羊板皮,槐坊店的皮行将其购集的山羊板皮打成捆后,在其皮肉面印上“行号”并印上“槐”字,故称“槐皮”、“汉口路槐皮”。
1981年,槐皮山羊命名为“槐山羊”后,称“槐山羊板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