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儒蛤

导航菜单

嘉儒蛤

浏览 13199 .喜欢 5186
喜欢一下
国家地理标志国家地理标志
发布:梦里的天空
标签: 水产 海鲜
属地:福清福州福建

福清自古有“花蛤之乡”的美誉,特别是有个名为嘉儒的村子,因所产花蛤蛤体大且饱满,“嘉儒蛤”因此而享誉海内外。

福清市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嘉儒蛤垦区土池育苗基地和重点养殖产区,所育苗种因其抗病力强、成活率高、品质优于其它地方,名声在外,每年11月到次年2月是蛤苗丰收的季节,每到这时候,养殖场总是格外热闹,载满蛤苗的小渔船依次靠岸,渔民们七手八脚地把一袋袋含有嘉儒蛤苗的海沙从船上抬下来,刚上岸,就被等待多时的莆田、厦门、广西等地商贩们团团围住,经过挑选过秤后,就被等待多时的各地客商装进冷藏车运走。

嘉儒蛤养殖历史悠久,品质独特优良,产业链延伸广,具有独特的经济价值。2012年,我市嘉儒蛤养殖面积达2620公顷,产量5.1万吨,产值超3亿元。嘉儒蛤养殖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嘉儒蛤育苗的发展,2010—2012年全市嘉儒蛤垦区育苗面积达4140公顷,年产嘉儒蛤苗7150亿粒,年产值达1.5亿元,嘉儒蛤垦区育苗已经成为我市一大特色。同时,我市现有嘉儒蛤净化加工企业4家,年加工商品蛤3800吨,年出口创汇1500万美元,主要以活蛤销往广东、福建、江西、浙江、上海国内市场;也通过嘉儒蛤深加工,向日、韩、台湾、香港及欧盟、美国等在国际市场出口活蛤或真空包装蛤、单冻全壳冷冻蛤、块冻煮蛤肉等。旺盛的市场需求,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渔民的脱贫致富,许多农户依靠嘉儒蛤走上了致富之路,2012年福清沿海渔民的人均收入突破12480元,带动了福清沿海渔区经济的繁荣,造就了一批养殖专业户和养殖企业,有的养殖大户年收入可达数十万元,其中福清市闽辉开发有限公司嘉儒蛤育苗面积1766公顷,年产值可达7000-9000万元。

保护范围

嘉儒蛤产地范围为福建省福清市,北纬25°41′43.89″至25°29′33.58″,东经119°27′42.73″至119°38′32.76″,海域滩涂面积105平方公里,围垦区土池面积33.6平方公里。

“嘉儒蛤”在独特的自然条件下生长,露空时间短,摄食时间相对较长,其蛤苗种健壮、色泽透明、活力好,蛤粒大而饱满、大小均匀,蛤壳略厚、壳表光洁、花纹清晰,贝体肥满,其肉质脆嫩,肉味鲜美,不愧为蛤之珍品、无双产物,壳体略呈三角形,壳长通常有7~9厘米,壳顶在中央稍偏前方,腹缘圆形,体高为体长的4/5,体宽为体长的1/2。

清朝时就有民谣“港头蛏、嘉儒蛤、海口桥、瑞云塔”。《福州市名产志》记载:“早在公元前五千年,福州先民就已采拾和食用蛤类”。《福州市名产志》引用清《海错百一录》载:“蛤出咸淡水,壳白,以花纹变幻不同,故名花蛤,福清产者略大而壳厚。”清·乾隆《福清县志》记载:福清花蛤“形短而小,壳斑驳为雕镂。唐时尝上贡。”嘉儒村现位于龙高半岛,三山镇西北部,地域总面积2平方公里,嘉儒蛤因品质优良而闻名。

从民国时期开始,福清“嘉儒蛤”以人工采集方式从自然海区采集,因苗种的限制,产量极其有限,养殖面积和产量都不大。由于市场需求旺盛,嘉儒蛤苗种根本无法满足养殖生产发展需求。为了克服苗种少的先天缺陷以及养殖工艺难嫁接的后天不足,历经多个年代,地方技术人员前仆后继的进行试验育苗工作,直到1980年采用垦区土池模拟自然海区嘉儒蛤苗繁殖条件的方法,进行嘉儒蛤的苗种培育大获成功,成功实现海上着陆,培育出大批量蛤苗,使嘉儒蛤的大面积养殖成为可能。该项技术属于国内首创,填补了我国人工育苗的空白,于1982、1983年获国家科委、农委和农牧渔业部科技推广二等奖、科技改进二等奖。

嘉儒蛤 相关地区

更多花蛤的相关特产
福清特产推荐更多>
福州特产推荐更多>
福建特产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