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中大米是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县的特产。辽中大米不仅种植较早,质量好,且营养价值高,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因为辽中的气候比南方冷一些,大米生长期较长,吸收土壤里的各种微量元素多,因此辽中大米口感好。
辽中大米米粒呈椭圆形,粒长4.7mm,籽粒长宽比1.7,有自然稻香味,米粒清洁、晶滢透明、光滑,呈乳白色,手摸有凉爽感。大米蒸煮时,米饭浓香持久,饭粒完整柔软油润;米饭冷后不硬且有黏性,外观晶莹透明,大米成熟度好,糯性大,含有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
1.感官特色:
米粒为椭圆形或长圆形,米粒晶莹透明,蒸煮时,饭粒完整,柔软油润,浓香持久,米饭冷后不返生且有黏性。
2.理化指标:
垩白度≤3%,直链淀粉13%至17%,蛋白质6%至9%,胶稠度≥65 mm。
据史料记载,清顺治十年(1653年),从关内迁来大批移民到辽中落户开荒。起初种植旱稻,后引进水,用辽河水灌溉稻田,碾磨出来的米晶莹剔透,煮出的粥呈淡绿色,糯性大。蒸煮出来的米饭,柔软油润,气味芳香持久,口感极佳,在当时有相当的知名度,留下了“清凌凌辽河水,粒粒大米香”的口碑。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辽中大米被清政府作为官粮征用,并派出镶黄旗一部(清八旗军的一旗)负责辽中大米的征收与保管。在今沈阳市辽中区辽河西重镇满都户建了官粮窖(粮库),征用的大米用于作战将士的食用以及奖赏作战有功的将士。满都户镇的官粮窖村和潘家堡镇的黄旗堡村由此而得名。
2015年,辽中县成立了286家专业合作社,8家水稻种植协会,36家稻米加工企业。
2017年,辽中区累计完成无公害认证面积93万亩,绿色食品认证面积9.57万亩,认证企业32家。
近年来,辽中的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在传承传统种植技术的同时,在品种选育、育苗、栽培等进行科技创新,保证了“辽中大米”独有的品质。根据市场需求,提升“辽中大米”的知名度,通过展会、推介会和有关媒体集中宣传报道等形式,加大“辽中大米”的宣传力度,使“辽中大米”成为稻米业界的知名品牌。并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水稻种植协会,稻米加工企业,实行了“专业合作社(协会、加工企业) 基地 农户 技术(标准) 市场”的经营管理模式。截止目前,全县水稻栽植面积发展到60万亩,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63%,年产优质水稻43.5万吨。
“辽中大米”久负盛名,借其美誉辽中县先后被授予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优质粳稻主产区”。实施了“国家优质粳稻项目主产区示范工程”,“东北地区优质水稻产业带示范工程”,“部、省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项目。并注册了“ 实在人”、“龙聘”、“蜜阳”等商标,“辽中大米”被更多的消费者高度认可。
2014年09月02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辽中大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