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石雕是用当地出产的石头经雕琢加工而成。其石色泽丰富,绚丽多姿,纹理多变,质地脂润,晶莹如玉,软硬适中,宜于雕琢。
防城石雕工艺分两步:第一步相料,对石料反复观察揣摩,把石料的纹理分布、走向,色彩位置、变化、脏色、瑕斑、裂缝分布,以及材料体积、形态特征等弄清,并且从各个角度考查比较,找出正侧各面,然后进行题材构思,反复推敲,剔除瑕疵,巧用俏色。最后将构思成熟的方案,画成草图或制成泥塑模型。这一步是决定石雕优劣成败的关键步骤。第二步雕琢,用机械打坯、磨平,再用机械与手工进行雕刻。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防城、东兴有了彩石工艺雕刻厂。其时防城属东兴各族自治县管辖,县治设于东兴,故防城、东兴一带所产的石雕称“东兴石雕”。后因自卫还击战,县治由东兴迁防城,乡村级地名划分更为准确,“北基石”为当地人更名“田心(村)石”。防城彩石在内蒙巴林石未出名前,便与寿山石、青田石、鸡血石三大名石并称。防城(东兴)石雕多取材于传统文化中的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山水、花鸟、虫鱼等,作品因材施艺,“天人合一”,栩栩如生,有很高的观赏、收藏价值。
防城彩石雕刻手工技艺所用雕刻材料是防城十万大山所产彩石(叶蜡石)。所产彩石矿口山头属北基村管辖,故彩石又称“北基石”。彩石雕刻流程首先是相石(含选石、审石、画石、化格、躲石等环节);其次是雕刻(含整形、粗坯、细坯、精刻、修光等环节);再次是抛光(含粗磨、细磨、上蜡揩亮等环节);最后是配座。
2016年,防城彩石雕刻技艺入选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造型优美,生动逼真。
防城彩石的发现年代及最早使用年代已难确证,据有关记述,距今二百三十多年前,侵越法国殖民者及传教士已知十万大山中有彩石,认为是罕有宝物,曾派遣人众结队多次入山寻觅。可见,起码在法殖人士寻挖之前,防城彩石已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