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锅,市面上的锅可谓品种繁多,但依然还有不少人家依然在使用老式铁锅,那就是曾令湖南人们家喻户晓的“湘中”牌铁锅。
湖南生产的铁锅,在国内素有“南锅”之称。其中,又以益阳铁锅首屈一指。益阳铁锅制造业始于明代以前,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据考证,明末清初,安化宁子彬的曾祖父生在安化、益阳各开设4家锅厂,炉48座,盛极一时。清乾隆年间,益阳三里桥“立生”锅厂有8座炉子,140多名雇工。清道光年间,益阳锅业的生产更趋完善。品种除“南锅”外,还有“张锅”、“连锅”等销往湖北、江西、安徽、河南、江苏、浙江、台湾等省。建国后,锅厂迅速发展,生产扶摇直上,年产量已达100多万件,占全省铁锅产量的六分之一。
益阳铁锅素以上等货著称,行销全国及港澳市场。其优点是,锅壁薄、传热快、盛水不渗不漏,高温激冷不炸不裂,手感平滑,锅呈银灰,色泽一致。
锅壁薄、传热快、盛水不渗不漏,高温激冷不炸不裂,手感平滑,锅呈银灰,色泽一致。
益阳铁锅的起源,可追索到清乾隆年间。起初,并不是做锅,而是鳊鱼山一带的一个犁头小作坊。那时,湖区农耕文化由于自然先进于山区,因此,所产的犁头先进于山区也就必然。这时期,从上游下来的小商船首先便看中了这种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锑合金犁头。据说,这种犁头运回去,不但比上游山区原有的小黑犁头犁田多,而且牛也不感到吃力。传得更为神奇的是,有人说这种犁头居然有助妇女生产的“压邪”功效。凡临产的妇女,在小腹上压上益阳犁头,不但不会难产,而且生产时间也比不压犁头的快得多。至于这是否有科学依据,谁也没有去论证过,但湘西妇女用益阳犁头助产的习惯却一直在上世纪末都还保存着。
湘中铁锅在全国的评比中多次夺魁,1985年获得了国家银牌奖。
解放后,在五十年代中期,这里所有的作坊和铸锅人都由政府组织起来,统一成立了湘中锅厂,从此,湘中锅厂便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度过了一个稳定的发展时期,它既不须为扩大市场参与竞争,也不须为原料和降低成本而操心,只一心一意做它的传统产品就行了,就连在大跃进时期,家家砸锅炼铁吃大食堂时期,湘中锅厂的规模不但没减小,反而更加扩大了,因为这里成了大炼钢铁的中心。1959年,益阳修建小铁路,这里又是铸造铁轨的生产地,规模设备进一步扩大改进。1960年以后,下放食堂,铁锅成了紧张的民生物资,这里更是应接不暇......此后,湘中锅厂度过了二十多年无忧无虑按计划生产的平稳日子,而生产的传统产品铁锅,仍然是国内名列前矛的“部优”产品。
2018年6月2日,是湘中铁锅正式停产的日子。黑板上留下的,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文字,而是一段可圈可点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