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坑茶

导航菜单

鸠坑茶

浏览 2744 .喜欢 836
喜欢一下
农产品地标农产品地标
发布:小曦
标签: 绿茶 茶叶
属地:淳安杭州浙江

淳安县产茶历史悠久,鸠坑乡之鸠坑茶就始产于汉,名盛于唐,称“睦州贡鸠坑茶”。淳安全县土壤分4个土类,9个亚类,29个土属,40个土种。鸠坑茶外形紧结,硕壮挺直,色泽嫩绿,白毫显露。冲泡后芽叶肥壮、魁梧,清澈完整,色泽黄绿明亮,银毫长而特显,茶味芬芳而带有熟栗子香,滋味鲜浓。茶树是耐阴植物,适宜在漫射光下生长,它能有效利用漫射光中蓝紫光,形成多种氨基酸、儿茶酚和芳香物质。而鸠坑茶大都生长在山坞坡地和溪畔谷地,特别是在海拔600米以上的顶谷坪、四季坪、白阳坪、万岁岭和鸠岭等向阳坡上,所产之茶就富有独特的兰香之奇和绝佳品质。因此,鸠坑茶的优异品质与鸠坑独特的自然环境是分不开的。

淳安县境位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缘,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奇松怪石林立,有“小黄山”之称;南部有与建德、衢县、常山交界的千里岗山脉,其主峰位于白马乡与铜山乡之间的磨心尖,海拔1523米,为境内最高峰。土壤pH值在4.0- 6.0之间,有机质含量高,土壤疏松肥沃,适宜茶树的生长。

鸠坑茶农产品地理标志地理坐标为:地理坐标为东经118°20′—119°20′、北纬29°11′—30°02′之间。生产地域范围为:浙江省淳安县所属的千岛湖镇、文昌镇、石林镇、富文乡、左口乡、里商乡、金峰乡、临岐镇、屏门乡、瑶山乡、威坪镇、鸠坑乡、王阜乡、宋村乡、姜家镇、梓桐镇、浪川乡、界首乡、汾口镇、中洲镇、大墅镇、枫树岭镇、安阳乡23个乡镇425个行政村。现有种植面积6500公顷,年产量3000余吨,保护区域27000公顷。

鸠坑茶所含的抗氧化剂有助于抵抗老化。因为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如果过氧化,会产生大量自由基,容易老化,也会使细胞受伤。SOD(超氧化物歧化)是自由基清除剂,能有效清除过剩自由基,阻止自由基对人体的损伤。鸠坑茶中的儿茶素能显著提高SOD的活性,清除自由基。研究显示,鸠坑茶中儿茶素对引起人体致病的部分细菌有抑制效果,同时又不致伤害肠内有益菌的繁衍,因此鸠坑毛尖具备整肠的功能。水浸出物含量40-53%,茶多酚18-28%,氨基酸3-6%。

鸠坑茶(卷曲形):外形卷曲,翠绿显毫;汤色绿明亮;香气嫩栗香持久;滋味鲜醇;叶底嫩匀绿亮。鸠坑茶(扁形):外形扁平光直,色绿;汤色嫩绿明亮;香气栗香馥郁;滋味浓醇;叶底肥厚绿亮。其独特的品质特征:叶肥耐冲泡、栗香味鲜浓。

淳安县产茶历史悠久,鸠坑乡之鸠坑茶就始产于汉,名盛于唐,称“睦州贡鸠坑茶”。唐代陆羽专著《茶经》有关名茶和名种都提及“睦州鸠坑”。李肇《国史补》记载名茶:“茶之名品益从……睦州有鸠坑。”杨华《膳夫经手录》载有“睦州鸠坑茶,味薄,研膏绝胜霍者”。五代十国毛文锡著《茶谱》也称“睦州之鸠坑,以其水蒸之,色香味俱臻妙境。”其他如宋朝陈咏《全芳备祖》,明朝《严州府志》《淳安县志》,明朝许次纾《茶疏》、张源《茶录》、王象晋《群芳谱》、李时珍《本草纲目》等都有鸠坑茶记载。元代,鸠坑茶发展平稳,制茶工艺基本沿袭宋代后期的技术。明朝是历史上制茶和茶类有较大发展的时期,新的名茶不断崛起,茶叶品目丰富多彩,作为名茶的鸠坑茶更是“匹马入茶庄,茶香满路旁。”清末开始,鸠坑茶因清脆香溢,精茗蕴郁的品质特点与风格而声名远扬。并与屯绿拼配,大量出口,深受国际市场欢迎。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和省里茶叶专家,专程前来进行科研和推广茶叶技术。1959年,“鸠坑大叶种”被列为全国十大茶树良种之一。有关部门大量收购茶籽和茶苗,出口到苏联、马里、几内亚、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等国。新安江电站建成蓄水后,外迁移民也将鸠坑茶种带往第二故乡种植。

1984年10月,鸠坑茶树良种被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一级茶树良种,编号为“华茶23号”(克SCT23),被认定为国家级茶树良种的有性系品种。鸠坑种属有性系群体品种,灌木型,树姿半开展,分枝密,生长势旺,发芽密度大,芽叶肥壮,色绿,茸毛少,产量较高。在丰产性、适制性、抗逆性和适应性等方面都具有优良的性状。

1985年,鸠坑茶获得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奖。

1986年,鸠坑毛尖被评为浙江省名茶、全国名茶。

2008年,鸠坑毛尖在“中绿杯”绿茶评比中荣膺金奖第一名。

2010年,鸠坑茶在第八届台湾国际茶文化节中荣获两项金奖。

2017年12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鸠坑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鸠坑茶 相关地区

淳安特产推荐更多>
杭州特产推荐更多>
浙江特产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