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菜薹

导航菜单

洪山菜薹

浏览 13845 .喜欢 5223
喜欢一下
国家地理标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地标农产品地标
发布:绿色乡野
标签: 蔬菜
属地:武汉湖北

洪山菜薹又名芸菜薹、紫菜薹,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与白菜是近亲。是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人民政府《关于界定洪山菜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洪函政16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洪山乡、九峰乡、花山镇等3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洪山菜薹是紫菜薹的珍稀品种,俗称“大股子”,因其原产于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一带而得名。洪山菜薹原有三个核心品种:大股子、胭脂红、一窝丝。一窝丝现已失传,胭脂红也鲜为人知,只有当地农户有零星种植。一般将“大股子”作为洪山菜薹的正源。

菜薹本名芸台菜,俗称油菜,红色者称红油菜。洪山菜薹即属于红油菜。种植此菜需要肥沃的土壤,较低的气温,一般是秋植冬撷。其紫干亭亭,黄花灿灿,茎肥叶嫩,素炒登盘,清腴可口。

洪山菜薹肥美粗壮,色泽艳丽,其成年植株的高度是一般菜薹的2倍,茎部的长度、茎粗也远远超过了一般的菜薹,叶片更是比一般的菜薹肥大、碧绿,整体形态上都要比其它地方产的菜薹硕壮许多。一级品质菜薹质地脆嫩,色泽紫红色,叶广呈卵子型,叶片附着牢固,薹身下粗上细,皮薄,不带圆型裤叶及大叶,叶薹比例均匀,不带根茎,不萎缩糠心,削切尾端保留嫩茎,切面呈平斜面,苔茎整直不弯曲、新鲜、整洁均匀。

红菜苔每年11月前后就上市了,这也是菜苔最贵的时候。随着冬季的到来,气温的逐渐下降,尤其到了打霜以后,菜苔才逐渐好吃。寒冬腊月里洪山菜苔便成为心之所系所念,一种味蕾上的乡愁。在湖北武汉,洪山菜苔是冬天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洪山,处于丘陵地带,土质为红壤和黄壤土,避风向阳,又有泉水浇灌。冬春之际,气候温和,最宜紫菜苔的生长。优质红菜苔只产在洪山,若迁地移植,不仅颜色不同,口味也有差异。

洪山菜苔堪称蔬中尤物,蔬菜界的“天花板”,与武昌鱼并成为湖北两大名菜,人称湖北菜里的“绝代双骄”。每百克洪山菜薹的可食部分,约含水分90克,蛋白质1.6毫克,维生素C 75毫克,胡萝卜素0.88毫克,核黄素0.1毫克,尼克酸0.8毫克,碳水化合物4.2毫克,钙135毫克,磷27毫克,铁1.3毫克。

洪山菜苔植株高大,株高50厘米—70厘米;叶簇展开,开展度为60厘米—70厘米,叶面大,广卵型,长15厘米—20厘米,叶柄厚,叶呈暗紫绿色,叶面光滑,有腊粉。茎部具不规则叶翼,叶翼白,中肋成紫红色。苔上叶为针形,无柄,紫色。苔长30—60厘米,茎部形似喇叭头,含苞不开放,无裤叶,苔色紫红色,质脆嫩,味甜,纤维少。其腋芽萌发力强,侧苔发生多,全株可采摘20—30根菜苔,单苔重20—50克不等。

洪山菜苔营养丰富,甜脆爽口,以长逾尺许一指粗细、颜色紫红、质地鲜嫩为上品,经霜冻后味道特佳。由于洪山菜薹色、香、味、形俱美,又应了“紫气东来”之说,因而是春节前后的席上佳肴。

洪山菜薹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栽培历史,在先秦文献《夏小正》中,即有“正月采苔、二月荣芸”的记载。

东汉、三国时,紫菜薹已是普遍食用的蔬菜。《名医别录》中记载:芸薹“乃人间所啖菜”,这里的“芸薹”就是紫菜薹。

魏晋陶弘景《名医别录》说“芸苔乃人间所啖也。”

东晋王嘉《拾遗记》出有记述:“芸有三种,色紫者上蔬,味辛;色黄者为中蔬,味甘;色青者为下蔬,味咸。常供御膳及宗庙祭祀”;南北朝时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把芸苔菜列为古代二十一种重要蔬菜之一。

唐代,洪山菜薹已经是著名的蔬菜,历来是湖北地方向皇帝进贡的土特产。

明代,《本草纲目》亦云:“此菜易起苔,须采期苔食,则分枝必多,故云芸苔。”

清代,洪山菜薹作为湖北特产进贡京城,被封为“金殿御菜”。

新中国成立前,从宝通寺一直到卓刀泉,从洪山到南湖,“九岭十八坳”全部都是菜地。

一,底部膨大,最粗的堪比莴苣,呈明显的喇叭状,5—10根就有1斤重。这是因为气温下降,洪山菜薹纵向生长缓慢,所吸收的养分促使其横向生长较快。

二,洪山菜薹茎干紫红有光泽,表皮有一层蜡状物,手指划过,会有明显印迹。而且,质地很脆,一掐就断,会在手上留下紫色汁液,但用水一冲就掉。

三,洪山菜薹生吃也显得脆嫩,有清甜感觉,无菜腥味。炒熟后,反而没有紫色汤汁,入口甜香、滑爽。

2005年12月3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洪山菜薹”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7年,“洪山菜薹”正式被确定为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

洪山菜薹 相关地区

更多紫菜的相关特产
武汉特产推荐
湖北特产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