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黄牛主产于湖南省湘西北地区。性情温驯,耐粗饲、耐热,体型中等,发育匀称,前躯略高,肌肉发达,骨骼结实,肩峰高,头短小,额宽阔,角形不一,颈细长,颈垂大,胸部发达,背腰平直,腰臀肌肉发达,尾长而细,四肢筋腱明显、强壮有力。毛色一般以黄色、褐色为主。成年公牛平均体重为334.3公斤,母牛为240.2公斤,屠宰率为39-54.4%,净肉率为46.87%。
主产于湖南省湘西北地区。性情温驯,耐粗饲、耐热,体型中等,发育匀称,前躯略高,肌肉发达,骨骼结实,肩峰高,头短小,额宽阔,角形不一,颈细长,颈垂大,胸部发达,背腰平直,腰臀肌肉发达,尾长而细,四肢筋腱明显、强壮有力。毛色一般以黄色、褐色为主。成年公牛平均体重为334.3公斤,母牛为240.2公斤,屠宰率为39-54.4%,净肉率为46.87%。
湘西黄牛产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慈利县,以及石门、桃源、沅陵、辰溪、麻阳、芷江、新晃等县的部分地方。主要产区为凤凰、花垣、大庸、桑植、永顺、慈利六县。产区地处云贵高原东北边缘,西南与黔东接壤,西北与川鄂毗邻,东南以雪峰山西部山脉为屏障,东北至澧水下游。位于东经109°14′~111°36′,北纬27°32′~29°44′。境内为武陵山脉所盘亘。山势陡峻,岭间为小块盆地与丘陵相间。海拔最高为1890米,最低为82米。澧水、沅水北部支流贯穿全境,向东北流入洞庭湖。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6.1~16.8℃,无霜期240~270天,年降雨量为1300~1800毫米。但因境内地势复杂,而形成多种小气候。产区中山为黄壤,肥力较好,低山为黄棕壤,丘陵盆地多为红壤与紫色土。在这种生态条件下,亚热带植物发育甚好,森林覆盖率为34%。草场资源丰富,全区草山面积约1400万亩,其中山地草丛类,疏林草丛类和山地草甸类草场以禾本科草类为主,占59.6%。牧草主要有冬茅、野古草、马唐、雀稗、细柄草等。豆科牧草占21.7%,其余为菊科、蓼科等多种草类。产区山多坪少,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共410万亩,其中旱土占30.9%。梯田坡地多,生产条件差,耕作粗放。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其次为小麦、红薯、大豆、马铃薯、荞麦、高梁,以及花生、芝麻、烟叶、甘蔗等。粮食产量中,水稻占60%,杂粮占40%。
地域范围
湘西黄牛产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部边陲的武陵山脉中部,北与张家界永定区接壤,东与怀化市沅陵、辰溪县毗连,南与怀化市麻阳相邻,西与贵州铜仁、重庆、秀山、酉阳交界。地处东经109°10′—110°55′,北纬27°44′—29°47′。湘西黄牛主要分布在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的凤凰、永顺、花垣、龙山、吉首、泸溪、古丈、保靖等县,在湘中、湘南和湖北省鄂西地区、重庆黔江区、贵州铜仁地区都有零星分布。1982年4月,中国南方六省在凤凰县召开黄牛优良品种鉴定会,确定湘西黄牛中心产区以凤凰县腊尔山区的柳薄乡为主,其次为凤凰县禾库、米良等乡镇。2007年5月,经农业部批准,湘西黄牛保种区设在凤凰县腊尔山区。目前,湘西自治州存栏湘西黄牛260243头,其中公牛149798头,母牛103534头,阉牛6911头,产量3万吨。
湘西黄牛体格中等,各部发育均称,体躯较短,前高后低,肌肉发达,骨骼坚实,皮肤富有弹性。湘西黄牛的头大小适中,头顶稍圆;公牛头短额宽,母牛头较秀长。眼大有神,眼眶稍突出,有少数的牛上眼睑和嘴四周有黄白色毛,俗称“粉嘴画眉”。耳薄且灵活,鼻镜宽,鼻孔大,嘴岔深。角型公牛以龙门角、倒八字为多,母牛多是龙门角、玲珑角、倒八字。湘西黄牛公牛的颈部垂皮较发达,公牛颈粗短而雄伟。前胸开阔,鬓甲丰圆。公牛肩峰明显,背腰平直短宽,腹大而不下垂。母牛乳房不发达,公牛睾丸显露,大小匀称。前肢正直,后肢弯曲,即所谓的“前肢一支箭,后腿一张弓”,蹄质坚实,蹄以黑褐色居多。尾较长,尾根较粗且着生部位高、帚毛密而多,越过飞节。全身毛色以黄色者最多,占80%以上,粟色、黑色次之,杂色很少,一般体躯上部毛色深,腹胁及四肢内侧毛色较浅,俗称“白漂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