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章红炮,湖南省宜章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宜章县是中国红炮的主产区,红炮生产已有100多年历史。因具有外观精致、爆声清脆、纸屑鲜红等独特品质,在业界赢得了“北有浏阳花炮、南有宜章红炮”的美誉。
产地环境
宜章县位于东经112°37′35″—113°20′29″,北纬24°53′38″—25°41′53″之间。地处湖南省南端,南岭山脉中段,骑田岭南麓。东靠汝城县,西接临武县,北于郴州市北湖苏仙区接壤,南与广东省乐昌市、乳源瑶族自治县、阳山县交界,东北与资兴市相连,西南与广东省连州市毗邻。
宜章地理气候优越,农林特产丰富,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可供开采的矿产资源达9类36种,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宜章红炮的生产准备了基本的物质原料;便利的交通环境,有利于宜章红炮的生产运输。独特的自然人文条件和加工工艺,造就了宜章红炮的特色品质。
保护区域
湖南省宜章县玉溪镇、一六镇、岩泉镇、栗源镇、黄沙镇、关溪乡、笆篱乡、浆水乡、迎春镇、天塘乡、长村乡共11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宜章红炮所指的“红炮”是指成串的小鞭炮,因采用专用红纸卷筒,拉平直铺燃放后鲜红的纸张碎成絮状,形成“满地红”,营造出热烈喜庆的氛围,故俗称“红炮”,因是在宜章县内生产的,人们就称其为“宜章红炮”。
关于“宜章红炮”的历史,大体可分为“宜章炮竹”和“宜章红炮”阶段。
宜章县是中国红炮的原产地,炮竹作为宜章的传统手工业历史来源悠久,有据可查的历史记载可追溯到明清时期。
据《宜章县志》记载:“明代,县内产铅、铜、锡、铁,采炼规模较大,清代有……还有铁竹木缝、砖瓦缸钵、织布炮竹、棕绳蓑衣等手工业遍布城乡。长宁乡石碑脚的犁头、大曹家的竹席、北岸的炮竹(今均属一六乡)、连阳乡沿江(今属沙坪乡)的陶器,都是各具特色的传统产品。”
20世纪80年代末,宜章炮竹在传统工艺的生产上引进了电光炮的加工技术。配方改进,爆竹纸开始使用经红粉手工染色的红纸。红色爆竹纸的使用,使得宜章爆竹在传统节日、婚礼喜庆、各类庆典、庙会活动等场合被大量使用,增添喜庆色彩,逐渐被人们称为“宜章红炮”。
20世纪90年代,宜章红炮发展迅速,最多时有上千家。
2009年,《湖南省烟花爆竹产业发展规划》将“宜章红炮”定为重点培育的地理品牌。
2013年7月,在前期对宜章红炮质量特色进行充分挖掘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宜章县作出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决定。
2014年4月,宜章县正式向国家质检总局提出申请“宜章红炮”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010年,宜章被中国日用杂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红炮之乡”称号。
2015年11月20日,宜章红炮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