迭部羊肚菌

导航菜单

迭部羊肚菌

浏览 13029 .喜欢 5212
喜欢一下
国家地理标志国家地理标志
发布:梦里的天空
标签: 干货 菌菇
属地:迭部甘南甘肃

迭部羊肚菌,又称迭部狼肚菌、迭部狼肚菜,由于菌盖表面凹凸不平,状如羊肚,故名羊肚菌,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珍稀食药用菌之一。迭部羊肚菌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质量技术要求

一、种源

迭部县域内生长的野生羊肚菌。

二、立地条件

海拔1600m-4900m之间栎、桦、松等针、阔叶混交林内。

三、采收

采摘时间为4月至8月中旬,羊肚菌朵形完整,饱满,高度为3-8厘米,颜色呈蛋壳色或浅黄褐色。

四、加工工艺

1.速冻迭部羊肚菌:

原料→去杂质、刮泥脚→清洗→沥水→分拣→速冻→成品

2.干迭部羊肚菌:

原料→去杂质、刮泥脚→烘干或晾干→分拣→成品

生长环境

迭部羊肚菌一般单个或成片生长在海拔2300-3000米之间,以栎、桦为主并夹有松树的阔叶林中,下层多为蔷薇科小灌木及草本植物,林下落叶层厚达10~14厘米,落叶层下腐殖层达10~30厘米,有森林腐殖质土、森林褐土、森林棕土的冷温地带,三分阳光、七分阴影的二阴山地带更宜生长,微弱散射光的刺激对羊肚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特别有利。强烈的直射光对羊肚菌的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但在向阳的草山坡及向阳的桦、杨林内的腐质土地上,适宜生长白羊肚菌。4-6月份,森林间空气相对湿度为59%-53%、林地落叶层日平均温度12℃左右,降水量在31.5-47.5毫米、土壤含水量一般在40%~50%之间时,是迭部羊肚菌盛产期

分布范围

1.按地理位置界定:迭部蕨麻猪主要分布在甘南藏自治州迭部县境内,东经102º55'~104º04',北纬33º39'~34º20'的青藏高原东缘,海拔2000米至4000米之间。

2.按行政区划界定: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境内的益哇乡、电尕镇、卡坝乡、达拉乡、尼傲乡、旺藏乡、花园工作站、阿夏乡、多儿乡、洛大乡、桑坝乡、腊子口乡等12个乡镇52个行政村。

羊肚菌以其菌盖表面生有许多小凹坑,子实体圆锥形,卵形或近球形;有褐色、浅褐色、黄色、白色;菌柄近柱形,白色, 内部空心,全曲,富有弹性。外观极似羊肚而得名。它是子囊菌中一种野生名贵食( 药)用菌,也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稀有食(药)用真菌之一。在国际上被誉为"植物蛋白的顶峰"、"无公害的绿色食品"、"自然食品"。其肉质鲜嫩,香甜可口,属于高级营养滋补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及18 种氨基酸和其他的一些化学元素。每100g干样中氨基酸总量达19.57 %,为各种食用菌之首,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齐全,占氨基酸总量的47.47%。人体必需的钾、磷、钙、钠等元素含量很高。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锌、铁、锰等含量也较丰富,每100g羊肚菌干品中含维生素B13.92mg、维生素B224.6mg、烟酸82.0mg、泛酸8.27 mg、维生素B120.0036mg、毗哆醇5.8mg、生物素0.75mg、叶酸3.48mg。特别是有机锗的含量很高,而且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羊肚菌含有顺-3-氨基酸,α-氨基异丁酸,2,4 -二氨基异丁酸等稀有氨基酸,使其具有独特的风味;羊肚菌能改善人类的膳食和营养结构,对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有重要的作用。

迭部羊肚菌菌盖卵型、顶端钝圆,长4-5cm,表面有许多小凹坑,小凹坑多呈不规则形,略呈纵向狭长,蛋壳色或浅黄褐色,干后变为褐色或灰黑色,棱纹颜色较浅,纵横交叉,呈不规则的近圆形的网眼状,由于菌盖表面凹凸不平,状如羊肚,故名羊肚菌。菌柄粗壮,近白色,基部稍膨大且有不规则凹槽、中空,长4-6cm,粗2.0-3.5cm。

迭部地处祖国腹地,古称"叠州",藏语的意思是"大拇指",被称为山神"摁"开的地方。古为华夏边陲深山一隔,历属少数民族聚居区,又是藏汉人民山水相连、习俗相近的毗邻之地。在这块历史悠久的沃土上,从发掘的石器、陶器等诸多"马家窑"、"寺洼"等古文化遗存证明,早在三、四千年的新石器时期有人类繁衍、生息。并由游牧生活转向定居、开垦、种植的生活。迭部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生态植被,不仅养育了数万迭部人,也孕育了天然山珍羊肚菌。自古以来,当地藏族先民以游牧为生,喜采食林间野果、野菜和野蘑菇,而迭部又是中国主要的野生羊肚菌产地,约占全国的40%,在生态资源没有遭到破坏以前,产量可能更高,可见,迭部先民早就有食用野生羊肚菌的习惯。

据当地老者陈述:解放前,迭部属卓尼杨土司管辖范围,辖属的上迭六"旗"和下迭八"旗"每年给土司进贡的贡品里就有羊肚菌、白蕨菜等珍贵土特产。另据古藏文中记载,羊肚菌在吐蕃王朝时就是古代藏族蕃王及土司等王室贵族享用的贡品。

迭部羊肚菌 相关地区

更多羊肚菌的相关特产
迭部特产推荐更多>
甘南特产推荐更多>
甘肃特产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