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河黄米

导航菜单

清水河黄米

浏览 3162 .喜欢 673
喜欢一下
地理商标地理商标
发布:kit
标签: 粮油 粗粮
属地:清水河呼和浩特内蒙古

清水河黄米产地为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境内,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呼和浩特市最南端,内蒙、陕西、山西三省交界处。县境南北长85公里,东西宽80公里,总土地面积28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4万亩,95%以上的耕地为坡梁旱地,是典型的旱作雨养农业区。全县年均种植清水河黄米8万亩,总产量达3200万斤,年产值达1.5亿元。

一、“清水河黄米”的产地范围

清水河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地理坐标在北纬39°35′~40 °12′,东经111° 18 ′~ 112° 07′之间,属于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接地带。清水河黄米的种植和生产分布在清水河县行政区划范围内八个乡镇:城关镇、宏河镇、喇嘛湾镇、单台子乡、窑沟乡、五良太乡、北堡乡、韭菜庄乡,土地总面积2859平方公里。

二、“清水河黄米”的品质

清水河黄米是由清水河县传统粮食作物黍子加工去皮而成,该米风味独特、米色清新、营养丰富,由于清水河县独特的地理、土壤、气候以及无污染的自然环境,为各种营养物质的积累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清水河黄米的品质大大高于周边其他地区的黄米品质。

1、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淀粉、脂肪、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别是蛋白质含量相当高,一般在13.6%,最高可达17.9%。黄米的综合营养价值对人体具有明显的保健功效。

2、具有一定的药性,黄米味甘、性微寒,具有益阴、利肺、利大肠之功效;黄米饭可治阳盛阴虚,夜不得眠,久泄胃弱,疗冻疮、疥疮、毒热、毒肿等症。

清水河黄米颗粒较大,米色清新,呈浅黄色,颗粒均匀饱满;口感香甜粘软,精粘度高,润滑可口。  

清水河县地处中温带,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少雪,春季温暖干燥多风沙,夏季炎热而雨量集中,秋季凉爽而短促。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年平均气温7.1℃。全年日照时数在244.51—3357.9小时之间,平均2914.3小时。生理辐射量为67.01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无霜期146天左右,年均降水量为413.8毫米。充足的光照是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保证,有利于黍子健康生长;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黍子灌浆,增强糖分和淀粉的积累;黍子是喜温作物,丰富的热量有利于开花授粉。这种气候条件也十分适宜清水河黄米的生长发育。  

清水河黄米由当地种植的黍子加工去皮而成。黍子古称黍,亦称“稷”,起源于中国,在清水河县也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是清水河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清水河县地处黄河中上游,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境内有棋子峁、田家石畔、常家河、白泥窑子、岔河口环壕聚落等文化遗址,出土了石斧、石刃、石铲、石镰、石磨等与原始农业生产相关的生产工具。2010年10月,在清水河县窑沟乡塔梁村的宋金时期的壁画墓中,发现了传统农业耕作图。以杂粮种植为代表的清水河县旱作农业,保持了连续的传承,时至今日还保留着古老的耕作工具、耕作方式和耕作机制。经过数千年的沉淀,逐步形成了清水河县的歌谣、谚语、习俗、耕技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旱作农业文化,并世代传承。悠久的农耕条件、传统的种植方式赋予了清水河黄米深厚独特的历史人文特征。

据《清水河县志》记载,全县黍子年均种植面积3766公顷,1950年前,当地黍子品种有紫秸杆黄黍子、紫秸杆白黍子等农家品种。黍子加工去皮即为黄米,当地居民用来酿米酒,或者做成凉糕,是农历端午节的传统食品。黄米磨成面后,蒸熟做成糕,用当地的胡油炸制成为油炸糕,也是当地居民很讲究的食品。

清水河黄米 相关地区

清水河特产推荐更多>
呼和浩特特产推荐更多>
内蒙古特产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