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奶酪

导航菜单

京城奶酪

浏览 1821 .喜欢 183
喜欢一下
发布:lilingyu
标签: 奶制品 奶酪 零食
属地:北京
推荐: 网购推荐
京城奶酪又叫老北京宫廷奶酪,出自北京东城区,属北京的特产小吃。老北京宫廷奶酪口感清香、醇厚,有浓浓的奶味和米酒香气,非常美味。老北京宫廷奶酪的制作原料主要是牛奶和米酒,也可以加一些蜜红豆或果...【更多】
京城奶酪的基本介绍

京城奶酪又叫老北京宫廷奶酪,出自北京东城区,属北京的特产小吃。老北京宫廷奶酪口感清香、醇厚,有浓浓的奶味和米酒香气,非常美味。

老北京宫廷奶酪的制作原料主要是牛奶和米酒,也可以加一些蜜红豆或果干,传统制作方法是将调配好的鲜牛奶和糯米酒盛进小碗后,再放进松木桶中烤制,最后用冰块降温使其凝固成型,这种方法虽然传统,但却费时耗力,不太适宜家庭自制。

奶酪原为北方少数民族首创,是用牛羊乳汁制成的半凝固食品,乳白香滑富于营养,入口即化。奶酪在元、明、清三朝宫廷,曾是皇家御膳之珍品。它的原始做法是将调配好的鲜牛奶和糯米酒盛进小碗里,然后放进大松木桶里精心烤制,最后还要使用窖冰降温冷藏。由于其工艺秘方从不外传,因此当时,即便是官宦巨富也难得一尝,那时的酪,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它不同于西方奶酪,它从蒙古传入清朝宫廷,并在宫廷得到提升,最后流传落户于北京民间的老北京传统小吃,如今我们可以很方便的在家制作这道曾经的宫廷甜品。宋朝词人辛弃疾形容它“香浮乳酪玻璃碗,年年醉里偷尝惯”,可见美味绝非一般。

传统制作奶酪,要木桶烤制,冰块冷却。过去奶酪魏家的大木桶,直径约80厘米宽、高约60厘米、底部是铁板的,每层能够码放10碗,共六层,一桶下来能出60碗之多。在梁实秋的著作里还这样记述:“我个人就很怕喝奶…….可是做成酪我就喜欢喝。酪有酪铺……最有名的一家是在前门外框儿胡同北头路西,我记不得他的字号了。他家的酪,牛奶醇而新鲜,所以味道与众不同,大碗带果的尤佳,酪里面有瓜子仁儿,于喝咽之外有点东西咀嚼,别有风味。每途径此地必定喝他两碗”,“久居北平的人,不免犯馋,想北平吃食,酪是其中之一”。解放前除梁实秋外,溥杰、鲁迅、老舍、胡洁青等知名人士都是奶酪魏家的常客。京剧界人士就更加不乏盛举。

历史民俗

清光绪初年,奶酪创始人魏鸿臣从宫廷里的御厨中学到了这门手艺,后来赢得了顾客的一片赞誉, 得美名奶酪魏。奶酪魏家的绝活就是制作合碗酪,做出来的奶酪把容器倒过来都不洒。原先只在前门大栅栏所有戏园子门口设摊卖奶酪,到了光绪十四年间(1888年)在大栅栏胡同路西租了一家门脸,字号叫“麟记酪铺”。一年四季都有奶酪卖,奶酪魏擅长制作炒酪干、奶卷、传统奶酪等。

在清人《都门杂咏》中有一首竹枝词,绘声绘色地这样描述道:闲向街头啖一瓯,琼浆满饮润枯喉。觉来下咽如滑脂,寒沁心脾爽似秋。这段小诗将那凝霜冻玉般的奶酪,恰到好处地介绍了出来。作为北京风味小吃的奶酪,在历史上,原本属于蒙族的食品,即使后来奶酪进了北京,也只是仅限于元、明、清三朝的宫廷小吃,直到后来才流传到民间。

当年,在东安市场内有个“丰盛公”奶酪铺,店主姓何,满族正黄旗人。从几辈上论,这正宗的旗人一向是靠吃皇粮度日,可到了辛亥革命,像他这样的“铁杆老米树”不灵了。但何子照是个有心人,硬是靠自食其力在乡下村里办了个奶牛场,又向一位曾在清宫御膳房的大师傅讨教了制作奶酪的秘籍。于是,他便在东安市场内租店开业,专售奶酪。那时候,大街上可没有冷饮店,更没有冰淇淋、冰棍什么的,这样,奶酪在京城便是一枝独放,真有点垄断的“霸气”。每到夏季,那些王府中的公子、小姐,清室的遗老遗少大多成了“丰盛公”的主顾。

自东安市场有了“丰盛公”奶酪铺之后,北京城内便逐渐有了-作奶酪的酪房,把奶酪批发给挑担走街串巷的小贩们。夏季的傍晚,在老北京的胡同中,常会听到卖奶酪的吆喝声:哝哟唉,喝酪喂……

制作方法

1、把米酒连米带汁倒入铺有笼布的碗中;

2、用手攥紧后挤出米酒汁;

3、取一只小量杯;

4、以2:1的比例将纯牛奶和米酒汁倒入另一个碗中;

5、加入少许白糖,用筷子朝一个方向不停搅拌;

6、将米酒汁和纯牛奶搅拌均匀后;

7、用勺子舀出适量的牛奶米酒汁,倒入一个宽口的碗中;

8、放入微波炉,设置成中高火微波1分钟后取出;

9、接着将微波炉设置成中火,在继续微波1-2分钟(每隔1分钟取出看一下);

10、将微波至浓稠的奶酪稍稍晾凉后放置在冰箱冷藏即可。

更多奶酪的相关特产
北京特产推荐更多>

京城奶酪 相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