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陂泥塑,湖北武汉汉族传统手工艺品,武汉市黄陂区是中国的泥塑之乡,汉阳归元寺的五百罗汉和木兰山的神像就是它的代表作。黄陂李家集街道泥人王村是“黄陂泥塑”的发源地,依托“泥塑之乡”美誉而闻名遐迩。木兰云雾山有黄陂泥塑博物馆。黄陂农民泥塑运动是1970年代除了《收租院》之外,在中国最有影响的雕塑事件。它最辉煌的时候是1977年曾经和重庆工人雕塑一起,进入到中国美术馆展出,还在全国各地进行过巡回展览。明清时期,湖北黄陂、孝感一带就流行民间泥塑,匠人们制作一些小的玩具和观赏品售卖,就是黄陂农民泥塑得以产生的传统基础。黄陂人傅中望、项金国、陈育村等人现在都成了当代中国著名的雕塑家。
据史载:“先有上古,后有归元”,所谓“上古”,即指黄陂区泡桐境内矿山巅峰之寺庙。明清时香火旺盛,建有九宫十八殿,分为下古寺、竹林寺、大土阁,其供奉的佛像群塑均为泡桐前辈泥塑艺人所作。
闻名于世的汉阳归元寺五百罗汉于清道光、光绪年间两次塑修,出自黄陂王氏父子之手。据传说,五百罗汉中,第四百三十尊和第五百尊即为王氏父子面目的自塑像,父像一手擎日,子像一手托月。
黄陂至今是中国雕塑之乡,有悠久的泥塑历史传统,技艺朔熟,艺人辈出。据《归元丛林罗汉碑记》,归元寺的五百罗汉,是以南岳衡山祝圣寺的五百罗汉石刻拓本为依据,进行加工提炼,创造而成的。工艺上采用“脱胎漆塑”,又称“金身托沙塑像”。先用泥胎塑成模型,然后用葛布生漆逐层沾贴套塑,称为漆布空塑,最后饰以金粉。它的特点是抗潮湿,
防虫蛀,经久不变。两百年间罗汉堂几次受水灾侵袭,罗汉满堂漂,但水退后罗汉仍完好无损,可见雕塑工艺之高超。
黄陂区泥塑工艺厂制作的《七品芝麻官》、《八仙过海》、《金童玉女》和《莉娜小姐》等,形象生动,妙趣横生,逗人喜爱。他们的产品不仅在国内畅销,而且远销到英国、法国、意大利、新加坡等国。黄陂区泡桐店镇是著名的泥塑之乡,农民泥塑大放异彩,小型多样,造型富有泥土气息,既有严肃端庄的人物,又有滑稽诙谐的变型漫塑,从木兰将军到红楼仕女,从中国的神话人物哪吒到西方的著名艺术大师卓别林等,都塑造得栩栩如生。老艺人戴和清曾为来访的外宾当场塑像,在国外传为佳话。泡桐的泥塑曾到美国俄亥俄州展出,受到欢迎。
泥塑厂停产后,200多名身怀绝技的艺人开始走四方。在泥塑之乡的熏陶和培养下,他们似火种一样,将黄陂泥塑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发扬光大。一部分艺人离开泡桐后,在黄陂、武汉办起了80余家个体泥塑模具厂,这些小民营企业的产品行销各地,走向海外。更多的艺人被聘请到浙江、江苏、福建、广东等地,在传统泥塑膏型工艺技术的基础上,向水泥、玻璃钢、铜塑发展,在这些企业中,注册资金在千万以上的比比皆是,资产过亿的也不在少数。近十年的时间里,走出泥塑之乡泡桐的艺人们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传人。曾经的“下九流”手艺,如今制作出精美的房屋石膏装饰,绘画浮雕,大型雕塑,装点着一座座楼宇和崛起的城市。有关人士估算,以黄陂泡桐艺人为技术核心,支撑起来的数家雕塑、建材企业,有着不下200亿的资产。
被作为省级“非遗”进行保护的黄陂泥塑曾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闻名全国。
雕塑家、省美术馆傅中望馆长说:“黄陂泥塑不仅是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群众性文艺品牌,也孕育了一批艺术家的成长,我当年作为知青下放黄陂时,也得益于黄陂泥塑的启蒙和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