糍粑是土家人过年时必备的食品,纯手工制作,以糯米为原料,圆型,大小不定,最大的直径有30-40厘米左右,厚1-1.5厘米,为男女老幼所喜爱,是土家食品中的精品。每到农历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打糍粑,过年一家人团聚的时候一定要吃糍粑的,它代表团结和友谊,象征团圆、圆满。
土家族有句俗话叫:拜年拜年,粑粑上前!在过去糍粑是土家人拜年不可缺少的礼物。春节走访亲友时,出来糖、面、酒之类的礼品,还要在背篓里装上24或12个糍粑,因为糍粑是团圆,圆满,元宝的象征,表示对亲友们的美好祝愿,土家文化和土家文明的传承!
打糍粑需要的原料有糯米、黄蜡(蜂蜡)和清油。糯米要一遍遍的搓洗,直到不见浑水,才装在大盆里用水浸泡一夜。第二天把糯米用簝箕滤干,当铁锅里的水烧开揭开锅盖放入甑子,端来簝箕用瓢瓜和锅铲把泡好沥干的糯米轻轻地上到甑子里用大火蒸,等糯米蒸熟后取来大碗倒清油放黄蜡再放到甑子里蒸溶。打糍粑前得把蒸熟的糯米饭连同甑子和锅铲、簸簸一起运到场子里摆好,打糍粑时先取出蒸好的黄蜡油摆到案板上,在拿起锅铲和簸簸从甑子里舀出扎实一簸簸的糯米饭,一次有十来斤倒进粑粑巢的臼窝里。于是一起来打糍粑的男人会轮流拿起粑粑锤站在粑粑巢边,先用粑粑锤把糯米饭搓绒,在抡起粑粑锤打起糍粑来,可以两个人打,可以三个人打,可以四个人打,一臼窝的糯米饭要打几十锤才能打绒,男人们越打越热,边打边一件件地把衣服脱掉,那汗水会从头上流到脖子下,男人们是把粑粑锤用力扬起到头上,在用力使劲地打到臼窝里面的糯米饭团上,一颗颗散状的糯米饭终于凝成了一个整体。女人们在男人们打糍粑的时候,会拿起一条小布,在碗里沾上黄蜡油抹到出糍粑的案板上,抹到压糍粑的桌子上,抹到放糍粑的长桌上。抹黄蜡油的目的是让一个个糍粑的两面都沾上黄蜡油,糍粑与糍粑就不互相沾连,也是保护糍粑的一层黄蜡油膜,用水浸泡几个月不会朽边、不会朽烂、不会朽臭。粑粑巢的臼窝里的糯米饭团打好后,女人们就一起过去扯出来抬到出糍粑的案板上,用双手做成一个圆圈,趁热从糯米饭团鼓出一个个圆球,再一个个按照尺寸摆到压糍粑的桌子上,再把另一张桌子反手抬起对齐放到桌子上,就把崽崽伢一个个抱上去,让他们在上面跳,用他们的力量把一个个圆球压扁,就抱下崽崽伢,又反手揭起桌子,把糍粑五个一叠码放到放糍粑的长桌上。
糍粑,一般在来凤人的冬季里才能吃到,吃它的方法很多。最过瘾的吃法,就是烤糍粑,冬日的来凤阴寒潮湿,为了作热取暖,一般人家都会燃起火炉火桶。糍粑便是放在其中的火盆木炭上烤炙的,火盆通常有铁架,没有我们就用火钳作支架。似乎有倔性的糍粑,让它软化可不容易。烤糍粑的过程,最考验人的性情,性急的人是吃不上的。糍粑得放在微微明灭的炭火上慢慢烘烤,火气不能太大,要不然外皮烤焦,内里却是生硬的。而且要不停的翻边倒面,使它两面均匀受热。受热后的糍粑可不是好对付的,炽热的高温黏着你的手指烫,烫的人几乎断了想吃的念头。但一想入口绵软香甜,又不得不就范。糍粑在火气下催的渐渐鼓胀,表皮微微隆起,象一个大包子就大功告成了。此时将表皮弄破,会有一股白气升腾,可见内里雪白,拿在手里软乎乎的,心里升腾起一股征服的快感。此时可就别太心急,以免烫了口舌。
烤好的糍粑可粘糖,或将糖灌入糍粑中,等其中的热度将糖溶成糖水,此时糍粑入口甜香无比。糖是常见的白砂糖,如有土制的红糖片,那就更好了。如你不喜欢甜食,也可将糍粑中裹入豆腐乳(来凤人叫霉豆腐),薄薄的铺上一层,味道绝佳!如有厨房设备,糍粑亦可用油煎熟吃, 切块用甜酒煮熟吃,各有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