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燕是苍南矾山的特色小吃,粗看似馄饨,成型后像展翅的燕子,入汤锅后有如燕子飞舞之感,散发出肉香,故被称为“肉燕”。矾山肉燕是当地的特色小吃,有着悠久的历史。
温州矾山肉燕的燕皮不管热吃冷吃,还是汤食蒸食,都依旧保持Q弹的食感,嚼起来更紧致,温州肉燕“非遗”传人们在福建肉燕的基础上进行了不断改良,肉泥的猪肉当天现杀取料更创新地加入藕粉一同糅合。再加上“湿燕皮”,成形的湿燕皮薄薄一片,坚持使用新鲜猪肉,只选口感弹牙的猪后腿精肉,剔除筋肉、肥肉,肉泥细腻的很。新鲜的猪肉再摔在案板上,弹性十足。
有了好原料还讲究好技巧,捶打燕皮是项技术活,看起来简单,实则门道很多:不能靠蛮力纯打!两2斤多重的“燕槌”,反复均匀捶打8000次,放置在掌心是真的可以透光。捶好后加入藕粉,肉泥就更Q弹了。
如今,矾山肉燕拥有浙南经典名小吃、温州市名小吃、浙江省名小吃、中国名小吃、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等一系列荣誉称号,成为了矾山风味的标志。
薄如白纸,其色似玉,外皮软嫩有劲、带一点脆爽感,内馅同样也是弹牙可口,筋道饱满。
据史料记载,这个肉燕原先是从福建浦城山区流传开。相传南宋真德秀囚浦城扫墓时设宴,随行厨师林阿荣(福州人)吩咐临时厨师徐小春(其表兄,富岭东湖人)捣鱼丸,误听为捣肉丸,剔精肉捣酱和粉,且压平,薄如面皮,切丝余熟,色质晶莹,食如燕窝。此后浦城、福州两地相传仿制,称为肉燕。作为地处浙闽交界处的矾山,肉燕能成为当地一特色小吃也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还有传为南宋初年,金兵入侵,皇帝(宋高宗赵构)自临安南下福州,途经温州钱仓,突遇暴雨,停船靠岸,携随从徒步。入肉铺,皇帝初尝,只觉滑嫩香脆,淳香沁人,连呼“大妙”,忙问谓何物。肉铺夫妇不知其名,无言以对,请赐名。皇帝见其外形如燕,时值天下纷乱,故取名“太平燕”,肉燕故得名,流传至今。
选材猪臀部精肉,在刚杀完的猪肉还有余温时取肉,放置大砧板上,用大木棍用力敲打1-2小时,猪肉变得细腻而有韧性后,加淀粉揉成面团,然后推成。后切成小方块,用肉馅包制,放开水煮熟。
矾山肉燕先后获得“温州百年老字号”“浙江十大名小吃”等荣誉,肉燕制作技艺入选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