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龙肉,地上的驴肉”,莒南毛驴纯饲青草等无公害绿色植物,饮天湖、石泉湖天然矿泉水,其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闻名全国的“莒南老地方驴肉店”,用独特工艺炮制的香喷喷的驴肉,配以色泽澄黄汁汤,辅之浓香咸辣的佐料,令人百吃不厌。
驴肉中氨基酸构成十分全面,8种人体必需氨酸和10种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都十分丰富。色氨酸是作为识别肉中蛋白质是否全面的重要物质,也是评定肉品质量的重要指标。驴肉中色氨基酸的含量为300~314mg/100g,远大于猪肉(270mg/100g)和牛肉(219mg/100g),因而说驴肉的品质要优于猪肉和牛肉。
莒南驴肉,色、香、味、形具佳,肉汤奇鲜,是大补佳品,与临沂八宝豆豉,蒙阴光棍鸡并列为沂蒙三大名吃。
相传明朝中叶某年春天,山西平遥、太谷一带大盐贩王惟斋率骡马队到东海涛雒盐场贩盐,返回途中路经莒南。正值中午用饭之时,盐贩子们个个饥肠辘辘,头晕脚软。此时一阵微风吹来,飘逸着诱人的香味。于是王惟斋命人停止前进,自己随着香味走去。只见一处农家小院里,一长者正在烧火煮驴肉。宰杀在坡上放养的驴子,加上清澈的泉水和名贵的中草药,用松枝、梨木作燃料,微火细煮,开锅的驴肉不膻、不臊、不腻,肉烂汤清,香气四溢。王惟斋早已垂涎欲滴,站在老者身后,见老者揭起锅盖,忍不住伸手想拿笊篱捞肉。老者似乎已知身后有人,一边拦住王惟斋,一边说:“客官稍等片刻,待我将佐料调好再吃不迟。”只见老者将葱切丝入盘,并将大盐粒在炒锅中炒成微黄,用擀面棍碾成细盐粉,盛在另一盘中。又将红辣椒面炒成一盘,把香菜一剁,放入碗中。捞出大块驴肉,切成片状,抓一把葱丝与香菜、辣椒混放一起,用锅中沸腾的驴肉汤一冲,端到王惟斋面前说:“客官现在可以吃了。随自己的口味加盐。”热驴肉汤冲得香菜与葱丝在碗中旋转,伴随着一股清香直透王惟斋的脑门,顿时食欲大振,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这时老者捧出一坛当地山民土法制作的陈酿,王惟斋吃着驴肉,品着驴肉汤,啜着陈年佳酿,望着山坡上悠然自得吃着嫩草的驴儿,仿佛置身于恬静的仙景之中。他感慨地说:“我走南闯北几十年,去过河南,到过河北,从来没吃过这么香的驴肉呀。”他当即让众人饱吃驴肉,住在客栈。翌日早晨,那位长者又在餐桌上加添一盘热气腾腾的驴大肠。王惟斋品尝后,觉得这驴大肠肥而不腻,柔而不滑,嫩而不粘,香而不俗,随口赞日:“吃驴肉不吃莒南驴是件憾事,而吃莒南驴肉不吃驴大肠更是件憾事。吃了驴大肠,忘了爹和娘啊。”至今“吃了驴大肠,忘了爹和娘”的赞誉之词仍在鲁南一带流传。其实王惟斋十分孝顺母亲,那次他吃了莒南驴肉后,临走时带上十斤驴肉,回家孝敬但吃后不以为然。当年冬天,王惟斋再来贩盐时,用皮囊装上皎景驴肉汤回家,正值偶染风寒,不思饮食。王惟斋便将驴肉汤烧开,按照莒南老者的方法,将佐料调好冲制,连同热气腾腾的驴肉端至炕头。闻香顿时开胃,饱食一餐,并出微汗,风寒随之而愈。传说王惟斋从灶房端驴肉至寝室时,香气透空,四邻皆驻足仰面闻香。王见状对众邻日:“正在吃龙肉。”从此,一传十,十传百。陕、甘、晋一带盐贩以吃到莒南驴肉为荣。
剥皮整驴一头,带骨分割成块,放入清水中浸出血污,锅加大葱、大姜(拍碎)、佐料包、料酒、肉块、下货,加入水浸没原料,旺火烧开,撇去浮沫,小火烧至肉块熟而不糜,停火起锅,取肉块切片沾煳盐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