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乐石崖茶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平乐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平乐石崖茶的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平乐县所辖源头镇、阳安乡、青龙乡、桥亭乡、大发瑶族乡、平乐镇、二塘镇、广运林场等7个乡镇1个国有林场。地理坐标为东经110°34′—111°02′,北纬24°16′—24°38′。
平乐石崖茶,外形条状或颗粒状。条形茶条索肥壮,色泽沙绿、光润有霜斑;颗粒茶紧结、重实、光滑,色墨绿。香气浓郁持久,汤色黄绿明亮,滋味浓醇甘甜,回甘明显,叶底芽叶完整明亮。野生石崖茶茶色碧绿如翡翠, 馨香爽口,含茶碱量低。品后回味无穷,不影响睡眠,长期早晚饮用,具有清热解毒、护肝明目、消炎润肺,养颜、降血压.减少脂肪、健胃消食等作用,对咽喉炎、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具有明显的作用。野生石崖茶则是大瑶山的山中珍品。
生长于广西的各县市内,南部山区日照短、温差大、阴凉潮湿的石山峭壁或山涧边,又因该茶长于悬崖绝壁,可谓吸天地之灵气、采日月之精华;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孕育出风格独特的纯天然饮品。平乐县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短夏长,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达310天以上,年均日照时间1414—2094小时之间,年平均气温19.9℃,年均降雨量1355—1865毫米之间,对石崖茶树生长有利。
野生石崖茶茶色碧绿如翡翠, 馨香爽口,含茶碱量低。品后回味无穷,不影响睡眠,长期早晚饮用,具有清热解毒、护肝明目、消炎润肺,养颜、降血压.减少脂肪、健胃消食等作用,对咽喉炎、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具有明显的作用。
崖茶,又名:石岩茶、石山茶。学名亮叶黄瑞木,扬桐属,乔木。因生长在悬崖上而得名,其芽叶肥厚,所制茶叶汤色亮丽。味纯回甘好,耐冲泡,经有关部门检测,由于石崖茶不含咖啡碱,饮后不影响睡眠,并富含黄酮类物质具有较好的保健作用
平乐石崖茶饮用的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在唐大中二年(848年)春始代理昭州(即今平乐)郡守期间,游遍昭州一带的千山万水,体察民间习俗,写下了《即目》“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何人书破蒲葵扇,记著南塘移树时。”的诗句。
据《平乐县志 1995年版》记载:平乐石崖茶零星分布在县内的青龙、阳安、源头、二塘、大扒(注:现改名大发瑶族乡)、桥亭和长滩(注:现属平乐镇)等乡镇。县内产量以源头镇为最多,以青龙大刚所产石崖茶质量最佳。
据《平乐农业志 1991年版》记载:过去,民间虽普遍了解此茶属凉性、并习惯于骄阳酷暑或操劳重活时饮用,但对其实用价值及其科学哲理尚缺乏全面了解,加上制作方法原始粗糙,茶的质量不佳,其实用价值及经济效益远未得到发挥。
1974年始,平乐县采用桂青茶的制作方法进行加工石崖茶。
2000年,在成都国际博览会上,平乐石崖茶获得“中国名优茶叶”荣誉。
2011年10月,平乐石崖茶获得“中国-东盟最佳茶文化传播”金奖。
2014年11月18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平乐石崖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1、功夫茶,一次放10g左右茶粒,以80度左右开水冲泡,3人量可冲泡7~8次。
2、杯泡,20g左右茶粒放入300ml开水杯中,冲泡2~3次。
3、冷开水,此法泡出的石崖茶原汁原味的清香和回甘。
石崖茶保存在密封,防潮,放光环境,可达一年之久而不掉味,不变色,亦可存放在冰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