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尔寺酥油花

导航菜单

塔尔寺酥油花

浏览 262 .喜欢 61
喜欢一下
非遗非遗
发布:lala
标签: 工艺品
属地:湟中西宁青海

酥油花是一种用酥油(黄油)塑形像物的特殊技艺,为“塔尔寺三绝”(酥油花、壁画、堆绣)之一。酥油花最早产生于西藏苯教,是施食供品上的小小贴花。一架酥油花,从整体来看,亭台楼阁数十座,人物、走兽动辄以百计,大至一两米的菩萨金刚、小至十数毫米的花鸟鱼虫无所不备,浮雕与圆雕结合,人物与景物结合,佛界与凡间结合,动态与静态结合,时空分而不断,物象繁而不乱,色彩缤纷,浑然一体。

酥油花虽名曰“花”,但其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包括佛传故事、历史、传说、戏剧等主题;塑制的纹饰造型繁多,包括佛像、人物、日月星辰、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亭台楼阁等;塑制手法也十分写实传神,惟妙惟肖,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起初,酥油花的内容单调,制作粗糙,后来塔尔寺相继建立了上下两个酥油花院,专门培养油酥艺僧。上下两花院的艺僧凭着对佛的虚诚和对艺术的执著追求,在油塑技艺诸方面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花样年年翻新,内容题材不断变化,艺术越加精深,已公认超越了它的发源地西藏。

酥油花的展示为一年一次,即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晚,从天黑至天亮这段时间。每年春节前几个月,酥油花艺人便将纯净的白酥油,揉以各色石质矿物染料,塑造成各种佛像、人物、花卉、树木、飞禽、走兽,有的还组成宗教故事、人间天上生活及神话故事等。每年正月十五日,皓月升起,华灯初放,塔尔寺便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元宵酥油花灯节,人们做花、赏花,祈求吉祥平安,几百年来从未中止。酥油花分两个地方固定展示,在大经堂的上下两处分别设立大型花架,届时两朵“鲜花”同时绽放。按传统的作法,待酥油花展示完毕,在天亮之时全部撤离,现场不留痕迹,酥油花也同时被毁,形成昙花一现、神秘莫测的感觉。不过,在塔尔寺也有专门殿堂长年展出酥油花,供人们观赏。酥油花展示时,有十多人的小型僧人乐队伴奏,其乐器有笛子、笙、管子三大件,音乐幽雅婉转,如仙界妙音,正如有关文献中所描写的“月当空,耳边箫鼓叮咚。”这美妙的“花架音乐”烘托了神秘气氛,增加了展示效果。

酥油花的塑造技法已发生质的飞跃,从起初的单支、单花、单人的单塑法发展成为立塑和浮塑、单塑和浮塑、花架和盆塑相结合的形式,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409年,宗喀巴大师首次在拉萨大昭寺发起祈愿大法会时,组织制作了大型立体人物群像的酥油花供奉于佛前。此后,酥油花传入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塔尔寺,在此相沿成习。据说这位诞生于宗喀巴大师——塔尔寺所在地的大师——曾梦见荆棘变为明灯,杂草化为鲜花,明灯鲜花之间千千万万颗珍珠闪闪发光,无比辉煌壮观。他醒后组织僧众用酥油雕塑再现梦境,于十五日夜供奉于佛前。所以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酥油花在展出后的当夜天亮之前必须全部焚烧完,以示昙花一现的结束。

塔尔寺酥油花的制作,有一套完整的机构和科学程序。寺里设两个专门制作酥油花的机构,一个叫“杰宗曾扎”,一个叫“贡茫曾扎”,俗称“上花院”和“下花院”,两个花院相互竞争。每院有艺僧二十人左右,这些艺僧一般在十五六岁入院,终身从艺。上、下两个花院分别有总监(称“掌尺”)主持,决定当年酥油花的题材、构图、制作分工等事项。酥油花艺术继承藏传佛教艺术“精”、“繁”、“巧”的特点,其设计、制作自古是师徒口手相传,一般都在封闭的环境里精心制作。

酥油花制作周期长,工序复杂,从准备工作(藏历十月)到正式展出(正月十五)历时三个月之久。为了使酥油光滑细腻,便于操作,先要把酥油浸入冰水反复搓洗、揉合、去杂质、增韧性,揉搓成膏状备用。塑造之前油塑艺僧先要沐浴发愿,进行宗教仪式。仪式毕,掌尺喇嘛和其他艺僧一起选议酥油花的题材,然后设计腹稿,精心构思、策划、布局之后,便分配给擅长人物、动物、花卉、建筑的师傅带领各自的徒弟,在气温零度以下的阴凉房间开始分头工作。

塔尔寺酥油花,青海省湟中县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塔尔寺酥油花 相关地区

更多酥油花的相关特产
湟中特产推荐更多>
西宁特产推荐更多>
青海特产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