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鸡腿葱,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特产。大通鸡腿葱,葱头膨大,葱头上部弯曲,形状酷似一个倒放的鸡腿一样,又只分布于大通县境内,故此而得名,大通鸡腿葱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在大通县广泛种植,并且具有明显的地方特性,是青海省重要的特色农产品之一。
大通鸡腿葱的特点是株高适中,叶子细长,看起来非常优美,叶面无腊粉,而假茎在上部略有弯曲,形状与鸡腿非常相似,成株叶数为3-7枚,大通鸡腿葱在中晚熟时节生长,在全生育期内良好的耐性和抗性表现,对寒冷条件和少量干旱都有良好的耐受能力,同时还具有较强的抗紫斑病和中抗霜霉病能力。
1.外在感官特征:
较其它葱大通鸡腿葱体型较小,葱体外皮呈紫红色,品质和口味独特,口味微辣馨香,叶色浓绿,洁白细腻,葱白甜脆肥嫩,葱汁浓,口齿留香,回味无穷。
2.内在品质指标:
大通鸡腿葱产品内含有含有干物质含量为 13.7%,其中可食用蛋白质占3.35%,Vc占23.95毫克/100克,总糖占5.23%,还含有维生素B、C,烟酸,钙,镁,铁等成分。
大通鸡腿葱历史悠久,从大通县孙家寨出土的彩陶,足以证明四、五千年前,先民们已经开始在大通县这片土地上生活。位于“丝绸之路”沿线的大通县也成为当时引种“葱”最早的地方之一,经过该地农民近三千多年的种植,在精心选留与自然选择的结果之下,不仅使该地农民积累了丰富的种植和繁育经验,同时也逐步培育出形成了具有明显地方特性的大通鸡腿葱,并在大通县广泛种植。
民国八年(1919年),民国版《大通县志》中这样描述:“葱…,春初生而黄芽者,俗名杨角葱,以上共计药菜四种”,这里的“杨角葱”指的就是“大通鸡腿葱”。
2004年2月,大通葱经青海省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正式命名为“大通鸡腿葱”。
2013年,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鸡腿葱种植面积3090平方公里。
2016年,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鸡腿葱年生产总规模达920公顷、产量37.2万吨。
2013年4月1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大通鸡腿葱”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