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皮影

导航菜单

华州皮影

浏览 716 .喜欢 45
喜欢一下
国家地理标志国家地理标志非遗非遗
发布:yoyoyo
标签: 工艺品 手工 皮影
属地:华县渭南陕西

华州皮影是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特产,华州皮影是中国出现最早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关中东部的华州一带,起源于汉代,成熟于唐宋时期,在清末民初发展到鼎盛时期,是陕西东路皮影之代表。

华州皮影用料讲究,做工精细。影偶以秦川牛皮为原料,经过刮、磨、刻、染、熨、缀等20多道工序手工精雕细刻而成。皮影戏中人物、景物的造型与制作,采取了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景进行了大胆的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的处理。造型古朴典雅,民族气息浓厚。是国内外博物馆、收藏家热衷的对象,具有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华州区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东部,东经109°36′00″—110°2′48″、北纬34°12′27″—34°36′27″之间。南依秦岭与洛南县交界,北临渭河与大荔县、临渭区隔水相望,东与华阴市毗邻,西与临渭区接壤,西南一隅与蓝田县相连。华州区地势南高北低,落差较大,海拔高度2646米—334米。华州区属大陆性季风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雨适量。秦川(今华州区地域)盛产秦川牛皮,秦川牛皮制作华州皮影的原料。华州是陕西东部的重州。历代建都于长安的帝王皆于华州置府衙、建驿亭,布重兵,遣要将,视为要冲。华州,南叠巍巍秦岭,北绕曲曲渭水,山水间,黄土陇原,碧野联川;沟壑里,清泉漫溢;在这块地貌叉错秀丽的州土上,孕育出了”纸影演故事”和皮革雕花冠饰和今日的“皮影戏”。华州区是"中国皮影之乡",世界影戏源于中国—中国影戏源于陕西,华县(古华州)是陕西皮影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1.华州皮影多为正侧面,以轮廓勾画,造型别致,色彩艳丽,雕工细腻,线条明畅。艺术欣赏装框;表演用装签。

2.华州皮影厚度为0.5毫米-3毫米,含水率不大于7%。

3.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4.华州皮影尺寸根据作品大小而定。

皮影戏发源于汉,唐以后流传民间。13世纪初,随蒙古军队传到中亚细亚,14世纪传入波斯,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年—1488年)传入埃及,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1620年)传入土耳其。众多的史籍和资料证实:世界影戏源于中国——中国影戏源于陕西——陕西影戏源于华州。在世界上享有“电影的前驱”和电影“开山之祖”的美誉。“隔帐陈述千古事,灯下挥舞鼓乐声。奏的悲欢离合调,演的历代奸与恶。三尺生绢作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一张牛皮居然喜怒哀乐,半边人脸收尽忠奸贤恶”是华州皮影艺术的真实写照。

《中国影戏史略及现状》记载:世界影戏源于中国—中国影戏源于陕西,华县(古华州)是陕西皮影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西汉·司马迁《史纪·孝武本纪》中“其明年,齐人少翁以鬼神方见上,上有所幸王夫人,夫人卒,少翁以方术盖夜,致王夫人及灶鬼之貌云。天子自帷中望见焉。”是关于皮影最早的文字记录,东汉·班固《汉书·外戚传》也有类似皮影戏的记述。到宋代,皮影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著名风俗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就有8处画有表演皮影戏的场景,诗人范成大的诗作《夜市行》“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灯影戏”两句形象描绘了元宵佳节人们观赏皮影的动人画面。明清时代,皮影戏进一步发展,重大政治历史题材被纳入皮影戏内容。到清代,华州皮影无论是演技、唱腔,还是剧目题材和雕刻技巧,已经进入了历史的鼎盛期,其班社之多、戏箱规模之大、雕刻工艺之精细程度,都超过了同一时期其他地方,其中班社多达二十余家,唱腔分为“时腔”和“老腔”两大类。“时腔”即为“碗碗腔”,其剧目多以言情故事为主,唱腔特色委婉细腻、曲折动人。老腔剧目以楚汉故事为主,唱腔粗犷激昂,铿锵奋进,至高潮时全台演员齐声吼叫,因此又称“满台吼”。后来,由于人们厌恶战乱、向往安逸,粗犷激昂描述战事的老腔皮影逐渐被委婉细腻的碗碗腔皮影所取代,从此华州皮影戏以碗碗腔为主,并以其造型丰富优美,雕刻细腻多变,染彩绚丽厚重,唱腔动听委婉等四大特点。

华州皮影被誉为“国宝”和“世界电影鼻祖”,2006年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国家文化部授予华州区(华县)“中国皮影艺术之乡”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2017年12月2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华州皮影”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华州皮影 相关地区

更多皮影的相关特产
华县特产推荐更多>
渭南特产推荐更多>
陕西特产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