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贝雕

导航菜单

平潭贝雕

浏览 647 .喜欢 14
喜欢一下
发布:tfni
标签: 工艺品 手工 雕刻
属地:平潭福建

平潭贝雕是福建福州地区特产,是具有独特艺术的特色传统手工艺品。利用贝壳的天然色泽、纹理、形状,经过艺术构思、磨雕,粘贴而成的工艺美术品,具有贝壳的自然美、雕塑的技法美和国画的格调美。供室内陈设用。在日本展出时深受当地人士欢迎。 平潭贝雕系平潭县利用得天独厚的贝壳资源,于1955年创制,是福州十邑工艺美术领域独树一帜的艺术奇宝。平潭贝雕以立体、小巧、实用为主要特色。产品分为五大类:浮雕贝画、立体圆雕、嵌贝漆器、嵌贝盒子和贝雕花插。

平潭贝雕讲究艺术欣赏和生活实用相结合,如嵌贝屏风、橱柜、案几、烟具、台瓶等,既有人物、花乌、山水等画面,又有古今不同时代色彩。平潭贝雕的主要技法有拼贴、浮雕、坯膜、镶嵌、楼空、透雕等。制作工序复杂,从选取材料、加酸泡洗,到锯、车、磨、抖、雕刻,直至粘贴、上彩、罩光都要精工细作,才能成为一件玲珑楼空的立体贝雕工艺品,充分表现了中国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艺术才能。

平潭贝雕产品有人物、动物、山水及盆、盘、具、瓶等200多个品种。贝壳的种类很多,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色彩和纹理也很美丽,有的还是很妙的反光体。贝雕就是选用这些有色贝壳,巧用其天然色泽和纹理、形状,经剪取、车磨、抛光、堆砌、粘贴等工序精心雕琢成平贴、半浮雕、镶嵌、立体等多种形式和规格的工艺品。贝雕巧妙的将人与海结合起来,贝雕是海的绮丽与传统文化智慧的结晶,具有贝壳的自然美、雕塑的技法美和国画的格调美。

贝雕的制作,关键在于因材施艺,所谓“材”,即天然提供的材料,依势取形,然后用堆、叠、联、粘等方法,制成成品。中国民间艺人对贝壳的运用,极其高妙:有斑痕的贝壳,锯成带疤痕的树木躯干;具有螺丝旋纹的贝壳,切成仕女的发髻;利用江瑶贝、银壳贝,制作树叶;利用海螺、鸡心螺的红色作枫叶。还有,葡萄是用贝内层的紫色制作的,衣裙是利用江贝的层层纹理表现的。实在不行,才染上透明色。国画有多少种表现形式与构图,就有多少种贝雕画。装框后,灿烂华美,天然贝的组画能永不褪色。

平潭盛产的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贝、螺、蚌、蛤等海产品,是生产贝雕的优质原料。平潭贝雕艺人采用拼贴法、浮堆法、坯模法、支撑法、镶嵌法和镂空透雕法等工艺,首创贝壳堆画,立体圆锥、嵌贝漆器、嵌贝盒子和花插等5大类200多个品种。既有刻划人物和动物形象的,又有描绘花草和山水的,多姿多彩,惟妙惟肖。

贝壳远在五万年前山顶洞人时期,就被穿成串链作为装饰。5000~6000年前,我国沿海地区及其附近岛屿,生活着众多的原始人群,他们依靠海洋生活,他们居住的地方现在都堆积有大量的贝丘,贝丘中有蛤蜊、鲍鱼、海螺、长蛎、玉螺等20余种贝类化石,还有许多贝壳上有钻孔,显然曾经作为装饰品使用。1987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发现的有关巫觋的墓葬,还发现有三组用蚌壳摆塑的动物形象。

商代到秦代,贝类中的一种,被打磨穿孔后,长期当作货币使用,这就是贝币。春秋战国时期,贝壳被普遍制成项链、臂饰、腰饰、服饰等,甚至还出现了马饰、车饰。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三成将士都用红线穿贝壳作坠饰,以壮军威。

秦汉时期,冶炼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为贝壳的雕琢开辟了新途径。艺人们利用贝壳的色泽,将一种较平整的贝壳磨成薄片,再雕出简单的鸟兽纹图样,镶嵌在铜器、镜子、屏风和桌椅上作装饰,俗称“螺甸”,这种工艺目前不少地区仍然保留着。

宋、元前后,中国民间的螺钿镶嵌和贝贴等工艺已经十分流行。品种有各种人物、动物、花卉、挂屏等陈设品;各种文具、烟具、台灯等生活用品。色彩绚丽,形状奇异,自然美观。

平潭贝雕 相关地区

更多贝雕的相关特产
平潭特产推荐
福建特产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