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雅小刀

导航菜单

沙雅小刀

浏览 4412 .喜欢 270
喜欢一下
国家地理标志国家地理标志非遗非遗
发布:Micell
标签: 刀具 工艺品
属地:沙雅阿克苏新疆
推荐: 网购推荐
沙雅小刀是新疆维吾尔族传统手工艺品,源于维吾尔语“沙雅尔”的音译。沙雅小刀是新疆四大名刀之一,与英吉沙小刀、伊犁沙木萨克折刀等齐名,承载着维吾尔族工匠的智慧与审美。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最早...【更多】
沙雅小刀的基本介绍

沙雅小刀是新疆维吾尔族传统手工艺品,源于维吾尔语“沙雅尔”的音译。沙雅小刀是新疆四大名刀之一,与英吉沙小刀、伊犁沙木萨克折刀等齐名,承载着维吾尔族工匠的智慧与审美。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古代龟兹地区,北宋时成为皇室贡品。它以小巧玲珑、工艺精湛、刀刃锋利著称,通体长8-9厘米,最小仅3厘米,便于携带。

沙雅小刀的制作极为考究,需经过200多道工序,涵盖锻造、淬火、抛光等流程。刀身选用中碳钢、合金钢锻造,硬度达50-60HRC,确保锋利耐用;刀柄则采用骨质、宝石及金属材料镶嵌动植物纹样,或以红黄白等多色铜、银为基料,镶嵌鹿角、牛骨、贝壳、宝石及五彩石料,拼制成绚丽多彩的精美图案,兼具美感与实用性。

沙雅县作为小刀生产的中心,建有“雁鸣刀坊”等专业作坊,推动产业化发展。如今,沙雅小刀不仅是日常生活工具,更是美化生活的工艺珍品,兼具观赏、收藏、装饰价值,深受人们喜爱,产品远销国内外。

产品特点

刀片:选用中碳钢、合金钢或优质不锈钢板,经锻打、淬火、造型、打磨、抛光等200余道工序,硬度达50-60HRC,兼具锋利度与韧性。

刀柄:以红、黄、白铜或银为基料,镶嵌鹿角、牛骨、贝壳、宝石及五彩石料,拼制成太阳、月亮、清真寺、动植物等精美图案,经细心打磨后光滑细润。

袖珍尺寸:通体长8-9厘米,最小仅3厘米,便于携带,可悬挂于项链作为饰品。

装饰艺术:刀柄图案色彩绚丽,融合维吾尔族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

历史民俗

沙雅位于渭干河与塔里木河交汇处,与库车、新和一起被称为龟兹。沙雅小刀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最早产自沙雅英买力的央塔克协海尔。宋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龟兹可汗派遣进奉使李延福等向宋朝进贡,其中特制的小刀贡品为宋真宗皇帝最爱,故沙雅小刀最早叫龟兹小刀。沙雅小刀的手工作坊发展至清末,有位叫塔石·塔力普的师傅,开始把刀型往小尺寸发展,有别于当时同样驰名的英吉沙刀。

沙雅小刀最有名的要算“塔石罕”的小刀了。“塔石罕”是群众对一位匠人的尊称,他的原名叫“塔石·塔里甫”由于他制作的刀很出众、别具一格,所以人们在他的名字后面加了一个“罕”字。“罕”在维吾尔族语中是“国王”的意思,这样叫是人们尊他为“刀王”的意思。 因为塔石·塔力普师傅,沙雅小刀俗称“塔石罕”宝刀。塔石·塔力普1900年生于今沙雅县海楼乡,1904年搬家到沙雅县依杆棋路所在的位置定居了下来。当时龟兹地区手工业非常发达,铁匠铺行业更为突出。 塔石·塔力普从小就喜欢铁匠这个行当,“塔石罕”4岁时跟随父亲塔里甫·托乎提到依盖尔齐巴扎定居,22岁时开始学艺做刀,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25岁就独自开起了铁匠铺,专制各种农器具和刀具。到1950年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大师傅了,人们尊称他为“塔石罕”。“罕”在维语中是“王”、“皇帝”、“老大”之意。直到1975年去世,整整半个世纪与刀相伴,他制作的小刀远销到全国各地及国外。

塔石·塔力普师傅制作的小刀其特点是实用美观,尤小巧;刀把主要使用铜、铁、木和骨质,文饰与图案通常以太阳、月亮、清真寺、动植物来具象;刀锋锐利,图案精美,色彩艳丽,携带方便,因此驰名并远销新疆本土和西亚欧洲等地区。他四个儿子(依扎克·塔石、吾布尔·塔石、热哈曼·塔石、艾哈买提·塔石)都是名刀匠。他的徒弟们遍布沙雅、新和、库车、阿克苏和温宿。

获奖荣誉

2007年,沙雅小刀制作技艺被列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4年6月,获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初步认定。

2024年8月14日,沙雅小刀正式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定,成为全国唯一小刀工艺品地标产品,也是新疆近五年首例地标产品及沙雅县首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更多小刀的相关特产
沙雅特产推荐更多>
阿克苏特产推荐更多>
新疆特产推荐更多>

沙雅小刀 相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