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巴大黄

导航菜单

镇巴大黄

浏览 2600 .喜欢 945
喜欢一下
农产品地标农产品地标
发布:陈静莹
标签: 大黄 药材
属地:镇巴汉中陕西

大黄,别名掌叶大黄、将军、马蹄大黄、唐古特大黄。中药材大黄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药用历史,中国是大黄的原产地。镇巴县所产的大黄为国内道地大黄品种之一,是《中国药典》所规定的三个主要品种之一。

镇巴大黄质坚实、色黄褐、气清香、味苦微涩。形状卵圆形(形似马蹄)、长条形或不规则形状,残留的外皮棕褐色,多具粗皱纹。有颗粒状分布,有星点散乱分布,具放射状纹理。

镇巴县位于陕西省南端,处于大巴山腹地,西北高、东南低。巴山主脊东西横亘,构成南北两个地理单元,分属嘉陵江和汉江两大水系。地形以山地为主,沟壑纵横,谷坝镶嵌。平均海拔1231米,最高箭杆山海拔2534米,最低处为巴庙镇葫芦村,海拔425米,森林覆盖率达66.22%,镇巴大黄栽培区海拔在1100-1800米。镇巴县土壤以黄、红壤和石灰土为主,中性偏微酸性。大量枯枝落叶为土壤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土壤肥沃湿润、富含腐殖质,土层深厚,土质为沙壤土,排水良好,适宜镇巴大黄种植。镇巴县气候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3.8℃,无霜期236天。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可有效抑制害虫生长。雨量充沛,年降水量约1296.4毫米,相对湿度73%-80%,为镇巴大黄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

镇巴大黄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所辖泾洋街道、杨家河镇、小洋镇、渔渡镇、赤南镇、盐场镇、巴山镇、平安镇、巴庙镇、兴隆镇、观音镇、碾子镇、长岭镇、仁村镇、三元镇、黎坝镇、简池镇、永乐镇、大池镇、青水镇共计20个镇(街道)183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7°25′30″-108°16′42″,北纬32°08′54″-32°50′42″,总保护面积9000公顷。

大黄是传统的中药材,具有泻热通便,解毒消痛等功效。中药材大黄是几十种中成药的重要原料。

外在感官特征镇巴大黄质坚实、色黄褐、气清香、味苦微涩。形状卵圆形(形似马蹄)、长条形或不规则形状,残留的外皮棕褐色,多具粗皱纹。有颗粒状分布,有星点散乱分布,具放射状纹理。

内在品质指标镇巴大黄浸出物≥30%,总蒽醌≥1.5%,游离蒽醌含量≥0.3%。

大黄,别名掌叶大黄、将军、马蹄大黄、唐古特大黄。中药材大黄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药用历史,中国是大黄的原产地,由于各种原因野生资源日渐减少。秦巴山地区自古就有“秦巴无闲草”之说,镇巴县所产的大黄为中国国内道地大黄品种之一,是《中国药典》所规定的三个主要品种之一。

清代至民国时,镇巴县高寒山区农户在房前屋后零星栽培大黄。

新中国成立前,药铺和药商涉足高山农户,收买大黄高价销往外地。

1949年,镇巴县开始引种栽培大黄,主要利用荒山、荒地进行种植。大黄逐渐由野生转变成家种的常用药材。

20世纪90年代,根据中国生物资源调查,镇巴大黄被载入《中国药典》,镇巴县有“天然药库”之称。

2006年,镇巴县被确定为“陕西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县”。

2009年,镇巴县借助生态优势,将中药材列为全县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建成大黄规范化中药材科技示范基地。累计发展大黄4500亩,新建年设计加工能力2000吨的大黄初加工厂。

2010年,镇巴县以药用大黄作为药产业发展的重点品种,进行规范化种植,是陕西省大黄的主产区。经汉中市药检所等部门检测结果表明,秦巴山区产的大黄品质都略高于其他产区。

2013年以来,镇巴县通过政府引导、大户带动、良种引进、种植补贴、技术指导,将镇巴大黄向产业化、规模化、商品化方面发展,提升大黄初加工附加值。

2014年,镇巴县镇巴大黄中药材企业探索“公司 基地 农户”的经营模式。

2018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批准对“镇巴大黄”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镇巴大黄 相关地区

更多大黄的相关特产
镇巴特产推荐更多>
汉中特产推荐更多>
陕西特产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