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青热巴舞

导航菜单

丁青热巴舞

浏览 3013 .喜欢 180
喜欢一下
非遗非遗
发布:梦里的天空
标签: 舞蹈 曲艺
属地:丁青昌都西藏

丁青,素有"热巴艺术之乡"的美称。丁青县原名琼波,在藏语中意为大鹏鸟之子,所以"丁青热巴"也称之为"琼波热巴"。热巴,主要流传于昌都地区,是一种由铃鼓舞为主,伴有舞蹈、朗诵、戏剧、杂技、气功、武术为一体的综合表演艺术。由于丁青热巴悠久的历史、神奇的传说、独特的风格、丰富的内容、高超的技巧、风趣的说辞、奇特的面具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雪域高原上古老灿烂文化艺术中一朵多姿多彩的奇葩。热巴舞是由藏族"热巴"艺人表演的一种舞蹈形式。热巴是一种由卖艺为生的流浪艺人班子丁青热巴 (一般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组成)表演的,以铃鼓为主,融说唱、谐(歌舞)、杂技、气功、热巴剧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据史料记载热巴起源于公元十一世纪,由藏传佛教噶举派第二代祖师米拉日巴所创建。热巴的前身是西藏原始宗教"笨"教的"巫术"和"图腾舞"。它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独特的风格、高超的技巧、风趣的道白和奇特的面具,又吸收了古象雄文化、宗教文化、民间艺术的精髓,从而成为藏族古代灿烂文化艺术中的奇葩,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热巴舞分布于西藏昌都、工布、那曲等地及云南、四川、青海、甘肃等藏族聚居区。 丁青热巴舞是一种鼓舞,也是一种融说、唱、舞、杂技和气功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丁青热巴舞起源于琼布丁青,其创始人据说是琼布·米拉推巴嘎,也叫米拉日巴。传说昌都地区丁青县当时属热带气候,有大象在此生存,人们杀大象后取其皮铺在地上,并在上面跳舞祭神,由此创造了热巴舞。丁青县可以说是热巴舞的发源地。

主要流派

丁青热巴舞有三个主要流派,它们分别是:流行于色札的嘎措热巴,也叫"色札热巴"丁青热巴 ,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流行于觉恩的窝托热巴,距今已有九百四十多年的历史;流行于桑多的冬洛热巴,也称康沙热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其中最负盛名的当推琼布丁青的窝托热巴。窝托热巴的特点是技巧高难,如爬杆技巧、腹上破石、夹刀旋转等都是窝托热巴的绝技。康沙热巴是昌都境内至今活跃于舞台的重要热巴流派之一,其传统节目有一点鼓、三点鼓、六点鼓、九点鼓等,同时穿插一些弦子舞、卓舞及男女对辩(相当于滑稽相声)的表演。 三种热巴的表现形式大同小异,均以粗犷豪放的舞蹈动作和高难度舞蹈造型闻名于世,其音乐以淳朴明亮、高亢激昂、奔放流畅为特点,主要内容多表现避灾祛祸、庆祝丰收、祝愿吉祥等等。 丁青热巴传统古老,流派众多,技艺高超,是藏族民间舞蹈中不可或缺的独特品种。解放后,民间的热巴艺人虽有减少的趋势,但由于各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拜民间艺人为师,故不仅较好地继承了传统热巴,而且还在演技和服饰方面作了一些改革,使之能符合舞台演出的需要。如今,热巴舞已经登上了国内外舞台,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2002年,丁青县被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热巴艺术之乡"。

影响

丁青热巴是一种纯粹的民间艺术。过去,丁青热巴是专业民间艺人卖艺求生的一种技能,这些舞者以流浪卖艺谋生,且大多以家族传承方式延续热巴舞。2006年6月,丁青热巴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丁青热巴这个隐没在草原和大山深处的古老艺术品种开始被世人所关注。 2002年,丁青县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热巴艺术之乡"。2005年被列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7年5月,丁青县热巴舞表演队代表西藏参加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引起强烈反响,并获得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太阳神鸟金奖"。

传承意义

丁青热巴在当今所谓现代艺术泛滥的芬芳世界,之所以能经久不衰,且成舞成歌成史,之所以能流传几百年,且后继有人,得益于那些热爱并投身于热巴艺术的民间艺人,是他们的努力使这一备受人们喜爱和欢迎的古老文化艺术形式代代相传,日臻完善。 丁青热巴作为一种古老灿烂的民族文化艺术,在国家的政策保护下,各级有关组织和个人都有义务将其发展和继承。

丁青的热巴舞则以铃鼓舞为主,伴有说唱甚至融杂技气功为一炉的综合表演艺术而著称。其舞姿粗犷豪放而流畅,有很高的难度。音乐则淳朴明亮,高亢激昂。表现内容大都是在避灾祛祸,庆祝丰收,祈愿吉祥。丁青热巴的重要特点在于它的粗犷、奔放、豪迈且富有宗教色彩。传说,在修建藏传佛教宁玛派的圣地类乌齐查杰玛大殿时,白天工匠们日晒雨淋辛辛苦苦修筑的房子,晚上被妖魔鬼怪蓄意捣毁。于是查杰玛高僧桑吉文特邀请琼波丁青斡陀热巴的舞者在建筑工地上表演热巴舞。他们奇迹般地在"天上结绳,在水上建起曼托罗",以精湛的技艺、强烈的艺术魅力,使妖魔鬼怪神魂颠倒,迷惑了鬼怪,进而使工匠赢得了时间,建起了气势雄伟的查杰玛大殿。

民间认为,热巴舞的创始人正是著有《米拉日巴道歌》的佛学修行大师米拉日巴(公丁青热巴 元1040年-1125年)。米拉日巴出生在一个叫做"琼协"的地方,而丁青自古就有"琼布丁青"之称,当地的人们普遍认为米拉日巴出生在丁青,丁青便有了"热巴之乡"的美称。传说米拉日巴年轻的时候曾杀死一头大象。大象的皮铺在地上,米拉日巴在上面跳舞祭神,由此创造了热巴舞。至今人们在表演热巴舞所用的道具装饰也来自米拉日巴的那次杀像祭神的传说,米拉日巴取大象大肋巴骨做鼓架,取肚下薄皮做鼓皮,用小肋巴骨做鼓槌,用像的肠子做网状裙穗。这个传说不仅为民间热巴舞涂沫了一笔神奇的色彩,而且也为舞蹈艺术从原始祭坛走入民间的发展过程作了直接的注脚。 应该说热巴舞的起源要比"米拉日巴创始说"古老的多。它的前身是佛教传入藏区之前丁青热巴的本地的古老宗教--苯教的巫舞或是图腾舞。丁青正是苯教传播的重要之地。距丁青县城40公里的孜珠寺是全藏区最大的也是保留苯教仪式仪轨最完整的苯教寺院。专家们普遍认为,苯教从西藏阿里兴起,向外传播第一大站的标志正是"琼布丁青"地区的孜珠寺,然后苯教再传向林芝苯日神山一带。所以,古老的苯教巫舞几经历史岁月的沉淀在丁青传向民间,成为丁青热巴舞便有了充分的条件和理由。

丁青热巴舞 相关地区

丁青特产推荐更多>
昌都特产推荐更多>
西藏特产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