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乌头猪是太湖流域著名的地方猪种之一,以产仔数多、繁殖力高而著称,属于江海型猪种,产于长江口的崇明岛,是我国猪种繁殖力强,产仔数多的著名地方品种。
沙乌头猪是我国优良地方品种太湖猪的一个品系,以江苏省的南通地区为繁殖中心,主要分布于江苏省的启东、海门等市和上海市的崇明县。产区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农作物产量高,是我国著名的农业高产稳产地区之一。
崇明“沙乌头”黑毛土猪被当地老百姓昵称为“黑油罐”,长期以来适应了当地沙岛生态环境,生长缓慢,饲养周期长,皮肤乌黑发亮,体格健壮,抵抗力强,因此早就独特口感和品质——皮薄骨细,头小肢细,肉脂品质好,肌肉颜色鲜红,细嫩多汁。
崇明岛是中国第三大岛,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屿,位于长江入海口,三面环江,一面临海。它东濒浩瀚东海,南与上海市宝山区、浦东新区及江苏省太仓市隔水相望,西接滚滚长江,北与江苏省海门市、启东市一衣带水。公元1222年 (南宋嘉定十五年)在崇明岛设天赐盐场,隶通州;1958年12月1日改隶上海市,设立崇明县。崇明崇明沙乌头猪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东经121°09′30"至121°54′00"、北纬31°27′00"至31°51′15"的崇明县,包括崇明岛、长兴岛和横沙岛。三岛陆域总面积为1411平方公里,其中崇明岛1267平方公里,长兴岛88平方公里,横沙岛56平方公里,崇明沙乌头猪生产规模48000头,年总产量8000吨。2002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就明确把崇明县作为21世纪上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2005年,随着建设崇明为世界级现代化生态岛区总目标的确定,崇明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
崇明沙乌头猪划定的产地地域保护范围:崇明县所辖崇明岛、横沙岛和长兴岛。地理坐标为东经121°09′30″~121°54′00″,北纬31°27′00″~31°51′15″。
沙乌头猪成年公猪体重128.28±6.03公斤,体长139.80±3.06厘米,胸围118.10厘米,体高77.08厘米,成年母猪相应为:102.9±2.73公斤,125.3±1.11厘米,116.16±1.19厘米,69.41±0.54厘米。
头中等大,面长短适中、额部皱纹较浅、玉鼻。耳大下垂略短于嘴筒、耳根微硬。背腰平直或微凹,腹大下垂但不拖地、08对以上。毛色黑、腿部有皱褶,四脚有白毛 (俗称四白脚)等体型外貌特征,同时具有性成熟早(3~4月龄)、繁殖力高(初产13头,经产15头以上)、耐粗饲、泌乳力强、使用年限长等优良特性,而且尤以肉质鲜美、嫩而多汁等特点闻名于世,特别对低温、潮湿的海岛地理气候条件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为上海独具特色的地方品种猪之一。
沙乌头猪在崇明有着悠久的饲养历史,早在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崇明岛居民便开始饲养。经过长期的自然、社会选择,明清时期岛上已形成了独特的沙乌头猪品种,形成了具有体型紧凑、体质结实、行动灵活。
2013年,上海崇明县种畜场申报的“崇明沙乌头猪”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