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苹果

导航菜单

陕西苹果

浏览 16662 .喜欢 5170
喜欢一下
国家地理标志国家地理标志
发布:selina
标签: 水果
属地:陕西

陕西苹果是全球知名品牌,被誉为国礼,产量品质居中国第一。陕西是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是全球集中连片种植苹果最大区域。2003年09月2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陕西苹果”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陕西是苹果文化的领跑者,已将苹果文化融入到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这里建有国内首座苹果博物馆、苹果大酒店。农业部连续7年在陕西主办中国陕西(洛川)苹果节。陕西省果业管理局连续4年举办以陕西苹果冠名的“苹果杯”陕西篮球公开赛。此外,还通过举办果业文化展、在全国多地成立苹果文化研究会等方式传承传播陕西苹果文化。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苹果生产国和消费国,生产和消费规模均占全球50%以上,其中西北干旱区苹果栽培面积占全国三分之二,陕西是中国苹果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省份。国际园艺学会主席罗狄克·德鲁说,陕西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陕西苹果产量约占中国的四分之一和世界的七分之一。”2016年,陕西苹果产量超1100万吨,建成绿色果品认证基地300万亩、有机苹果基地200万亩,发展出口注册果园86万亩。

陕西苹果产区土壤为垆土。土层深厚,黄土覆盖80—200米,而且质地疏松、透气蓄水保肥能力强,富含钾、镁、钙、锌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有利于苹果根系的生长,保证树体和果实生长发育所需水分、养分,是提高果品品质、形成陕西苹果特色的基础条件。陕西苹果产区降雨适中,年降雨量为560—750毫米,空气湿度相对较低,不利于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和繁殖,果树病虫害侵染种类少、危害轻,果园用药浓度低、次数少,加之苹果生产发育需要的水分主要依靠天然降雨,水源纯净,生产的果品安全、绿色。同时这里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区,环境质量优,无工业污染,生态条件,区位优势明显。

地域范围

一、延安市宝塔区、富县、宜川县、洛川县、黄陵县、铜川市印台区、铜川市耀州区、宜君县、凤翔县、白水县、合阳县、旬邑县、永寿县、长武县、淳化县等15个县(区)的全部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二、宝鸡市陈仓区、宝鸡市金台区、宝鸡市渭滨区、歧山县、扶风县、陇县、千阳县、蒲城县、澄城县、韩城市、富平县、礼泉县、乾县、彬县等14个县(市)的部分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苹果中的矿物质硼,有缓解压力、提神醒脑的功效,能使困倦的大脑快速恢复清醒状态。所以,吃苹果确实可以提神,而且相对于咖啡来说,更健康、更营养。相对来说,苹果含有丰富的糖类、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水溶性食物纤维和有机酸,还具有天然的怡人香气,这种清香气味对于人体来说,有舒缓压力、提神醒脑的功效,而苹果中充足的矿物质硼,也同样可以使困倦的大脑快速恢复到清醒状态。脑力劳动者很容易缺氧乏力,如果能有个午休,然后再吃个苹果,比喝咖啡提神更健康营养。

1、陕西苹果较其它产区苹果的品质特征相比,果实硬度、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花青素、总糖、总酸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均属上等。果实主要特点为硬度较大、果形高桩、果面洁净、色泽艳丽、酸甜适度、品质优良,突出体现为“色泽艳丽、腊质层厚、风味浓郁、耐贮运”四大特色。

2、陕西苹果风味特征突出表现为糖份高、果肉脆、香气浓、营养丰富等方面。据对陕西苹果代表产区洛川县红富士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6.5%,VC含量4.2毫克/千克,总酸量0.21%,这些指标均高于国家鲜苹果GB1051—89标准。

3、色泽是苹果外观特征和产品商品性的重要指标之一。陕西苹果的色泽特征集中反映在着色早、易着色、色度艳、着色面大。在自然栽培条件下,陕西主栽苹果红富士着色指数80%以上,秦冠着色指数85%以上,嘎拉着色指数70%以上。在市场上,消费者一般能通过看色泽就可辨认出陕西苹果。

陕西历史源远流长,是华夏文明的起源,悠久的历史,创造了多彩的文化。自公元前11世纪起,历史上先后有13个朝代在陕西建都。陕西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称,如古长安城遗迹、秦始皇兵马俑、72座帝陵……陕西不仅是中国革命的根据地,更是黄土高原民俗风情的发源地,如高亢的秦腔、激昂的锣鼓、精湛的剪纸和极富生活气息的农民画等。陕西丰富的地域文脉资源,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为苹果文化的传播推广提供了众多的要素。

陕西栽培苹果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之后发展壮大,是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苹果产区。200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充分肯定了陕西在结构调整中建成苹果大省的做法,农业部已把陕西确定为中国苹果优势产业带。

陕西是中国农业的重要发祥地。据西安半坡新石期时代遗址考证,远在6000年前,陕西地区就已开始了农业生产活动。半坡出土的遗物中除谷、菜种子外,还有栗和榛种子,说明果树栽培作为农业的一个重要部分自远古已在陕西开始。周之始祖后稷也最早在陕西的关中“教民稼穑,树艺五谷”。

陕西由于周、汉、唐等朝建都长安,很早就形成了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中心,因此四方的奇花异果,也多有引入,并栽培推广。汉武帝时期,陕西果树栽培进入鼎盛时期。《西京杂记》中描述上林苑的果树品种:“群臣远方各献名果艺树……梨十……枣七……栗四……桃十……李十五……柰三……梅七……杏二”,其中还记载“……柰三,白柰、紫柰(花紫色)、绿柰(花绿色)”,柰即小苹果或绵苹果。柰与现代栽培的西洋苹果属同一种。唐宋以后,砂果、蜜果、红苹、白苹已在陕西关中、陕北民间庭院种植。陕西神木、府谷等地所产的海棠,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有些还未脱离原始状态。

近代陕西栽培的苹果除原有种类外,主要是大苹果或西洋苹果。大苹果民国十七年(1928年)首次引进陕西。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三原斗口农场、扶风聚粮寺农场和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先后自山东青岛、烟台及日本等地引进苗木,建立果园。

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开始在秦岭北麓发展苹果林带。

20世纪70年代起,在实践的基础上,陕西苹果向更好的产区——渭北黄土高原发展。

1973年中央农林、商业、外贸三部联合在洛川、淳化、印台(原铜川郊区)等县区建立苹果外贸出口基地,陕西苹果产量逐步扩大。

陕西苹果 相关地区

更多苹果的相关特产
陕西特产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