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的情侣粑

导航菜单

布依族的情侣粑

浏览 5111 .喜欢 244
喜欢一下
发布:fany
标签: 土特产 小吃
属地:贞丰黔西南贵州

“情侣粑”又称“褡裢粑”,布依话叫“嚎唲(布依语HAUXEEDT)”或“嚎禳(HAUXRAANGH)”。布依族是我国世居少数民族之一,是古百越民族中“骆越”一支的后裔。“有邑聚”、“食雒田”,说明布依族是个典型的农耕水稻民族,而且喜食糯食,“情侣粑”便是其喜欢的糯食之一。

蒸熟后的情侣粑颜色酱黄,香甜细嫩,有补肾、健胃、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作用。

在布依族村寨,情侣粑通常是农历八月十五才做,做好后要先供祖。除自家食用外,作为珍贵的美食佳肴礼品送给贵客,以示尊重友谊。

味美色香的情侣粑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在南盘江畔(现册亨县境内)一个古老的布依族村寨,一条小溪穿村而过,将小村点缀得十分美丽。村里有两户匠人:一户王姓木匠,一户熊姓铁匠。王木匠居河东,熊铁匠住河西。王木匠家中的斧头、凿子、锄头、镰刀等都是熊铁匠打制的;熊铁匠家的桌椅板凳及其它家具又都是王木匠制作。两个匠人因技艺精湛,相互敬重而成为挚友。后来,两人都成了家,各自内人都身怀六甲。

一天,王木匠和熊铁匠在一起喝酒时谈论手艺传承的话题,二人约定,同生儿子结为兄弟,并互传手艺,同生女儿,结为金兰,一男一女便指腹为婚。结果王木匠家生下一女,取名阿央。熊铁匠家得的是个带茶壶嘴的,取名阿同。虽已是父母指腹为婚,但阿央和阿同却是两小无猜。因为阿央和阿同年幼无知,双方父母也不便告知实情。

随着岁月的流淌,阿央出落得婷婷玉立,聪慧过人。阿同长得英俊潇洒,一表人才。阿央和阿同自小同村相处,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产生了相互爱慕之情,但彼此未曾相互吐露过心声向对方表白,把丘比特之箭收藏在内心的锦囊里。邻近乡村十里八寨窥探已久的小伙子们使出浑身解数,竞相向阿央表达爱慕之意。在这猛烈的爱情攻势下,阿央沉着应对,因为阿央心有定数——非阿同不嫁。其实阿央也很清楚,追求她的小伙子个个都很优秀。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转眼间,阿央和阿同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这时,阿央和阿同各自心里都明白,此时再不向对方表白更待何时?不过,聪慧的阿央心生一计,邀约追求她的小伙子(当然阿同也不例外)于八月十五晚上在寨边大树下的凉亭里相聚,同时也邀约了本寨比较漂亮的几个姐妹按时赴约。

中秋节这天,阿央带上自己亲手做的“嚎唲”出门了,阿同也带了一些自己和阿妈做的“嚎唲”出门。阿央和阿同不期而至来到凉亭一看,好一番热闹,小伙子和姑娘们已三三两两,成双成对,木叶对勒浪,亲昵无比,似乎没有察觉到阿央和阿同的到来。

此情此境,使阿央和阿同禁不住敞开心扉,一番倾诉忠肠后,阿同吹起了勒浪。悠扬的勒浪声划破寂静的夜空,月光颤动,如粼粼波光。阿央清脆的木叶声,让月亮微笑着抬步轻云。勒浪和木叶的组合,吸引了小伙子和姑娘们的眼神,震动了他(她)们的心池,从内心深处发出不由自主的叹服。一时,阿央和阿同便将“嚎唲”分与大家品尝,小伙子和姑娘们尝了一口后都赞不绝口,称赞“嚎唲”味美香甜,但又分不出哪是阿央做的,哪是阿同家的。

夜深人静,小伙子和姑娘们都手牵手各自散去,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一夜,小伙子和姑娘们都各自找到了意中人。最后剩下阿央和阿同,二人拿着带来的“嚎唲”对视:“你尝一下我家的好不好吃?”但二人又舍不得当场吃,都说带回去给老人吃。

回到家后,阿同和阿央各自将自己的终身大事告诉了父母。谁知王木匠和熊铁匠听后更是喜上眉头,把原委告诉了阿同和阿央,并筹办了婚事。其他姐妹和小伙子们也相继结婚生子,成家立业,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因那个中秋的夜晚,因了阿央和阿同的缘分,从此姐妹们和小伙子们与阿央阿同建立了新感情,情同手足,亲如姐妹。为了珍惜这个缘份,兄弟姐妹每年中秋这天都来向阿央阿同请教做“嚎唲”的手艺,借此加深感情。从那以后,兄弟姐妹们在做“嚎唲”时,有意将和好的米面揉成两坨放在芭蕉叶的两端,暗喻一端是阿央做的,另一端是阿同家做的,一端表示原有的感情,另一端表示新建立起来的感情。

又因“嚎唲”在外形上形似褡裢,所以不懂布依话和“嚎唲”含义的外族,习惯把“嚎唲”说成是“褡裢粑”,但这绝不是“嚎唲”的意义所在。

其制作方法是:将糯米用水浸泡淘干后舂或磨成面,然后用芭蕉(或香蕉)同米面混合捣和;用芝麻、花生炒脆加红糖混合舂细(有的用肥猪肉切成丁,拌木耳或干笋混合)做佐料,再把糯米面揉成鸡蛋般大小的面团包上佐料,放在事先准备的芭蕉叶的两端摊平包好,把中间折起来,放在甑子蒸熟即可食用。

布依族的情侣粑 相关地区

贞丰特产推荐更多>
黔西南特产推荐更多>
贵州特产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