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婆饼创于明朝时期,有悠久的历史渊源。相传在泰顺的罗阳,有一位孤寡老婆婆以烙饼为生,因此这种饼就被称为婆饼。这个故事流传至今,它不仅是一道美味佳肴,已经成为泰顺文化的一部分,展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与勤劳。
婆饼以大米浆为主要原料,经过精心烙制,饼皮薄而韧,色泽金黄。馅料多样,常见的有鲜肉、鸡蛋、香菇、萝卜丝等,鲜美可口,营养均衡。制作过程中,讲究火候与手艺,每一道工序都蕴含着匠人之心。婆饼口感酥脆软糯,油而不腻,令人回味无穷,已成为泰顺的一张美食名片。
婆饼制作技艺以司前畲族镇里光村最为特色,历史最为悠久,至今已有数百年。自2018年起,里光连续举办婆饼工艺传承人大赛,如今已成为一个特色品牌及里光村本地酒席必备菜肴,吸引着无数食客前来品尝,感受这份来自古老山城的独特韵味。
1、泰顺婆饼色泽金黄、香气四溢,入口品尝则酥脆软糯、油而不腻。
2、慢煎慢炸是婆饼的特点,饼皮虽然炸得焦脆,但馅料还非常新鲜,一口咬下去,混合着猪肉、香菇、鸡蛋的香气四溢开来。
3、婆饼的脆度和韧性高于一般食品,吃婆饼时整个脸部肌肉都在动,能够增加面部血液循环。
1、制浆:选用单季水稻大米(即秋米)入桶加水浸泡约十小时,然后用石碾磨成米浆。
2、烙饼皮:使用以木炭为燃料的桶形灶台,上面覆一平底锅。加热后在锅面上抹油,用小竹筒作量杯,舀一小勺米浆倒锅面上,再用“T”字形的小竹耙将米浆摊开成三十厘米大小的圆形状,待浆糊烙熟、皮边褶起时揭下。
3、配馅料:馅料有素馅和荤馅两种,通常以鲜肉丝、鸡蛋、笋丝、香菇、萝卜丝等加酱油、料酒、味精调制成。
4、制饼:将平底锅加热到六七分热的程度,用肥猪膘在锅面上涂一遍油。再将两张饼皮放上,取适量馅料置饼皮中间,覆上两张饼皮,然后轻按并转动,稍后用刀片将整张饼铲起翻过来继续烙。待馅料熟透,即边烙边用手将饼皮圈起成一长条卷。
2008年,泰顺婆饼被列入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