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鸭都美名扬,江宁湖熟是故乡”,湖熟板鸭,外形饱满,体肥皮白,肉质细嫩,食之酥香。湖熟人发掘出鸭的上百种吃法,用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全鸭宴,让人垂涎三尺,再难忘怀。湖熟板鸭最大的特点就是色泽红亮,皮脆肉嫩,肥而不腻,咸淡适宜。但是要尝到湖熟板鸭的本味,原料是重中之重,如果鸭子不好,自然也不会有这么好的口感。湖熟板鸭最大的特点就是色泽红亮,皮脆肉嫩,肥而不腻,咸淡适宜。但是要尝到湖熟板鸭的本味,原料是重中之重,如果鸭子不好,自然也不会有这么好的口感。
湖熟板鸭,由来已久,迄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据唐代《吴地记》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包括江宁这一带地区,就已有“筑地养鸭”的传统。更早一些的六朝《陈书》《南史》《齐春秋》等史籍,则有许多关于吃鸭子的记载。还有一种说法,北京城里吃烤鸭的食俗,就是明成祖朱棣迁都时从南京带过去的。
江宁湖熟自古农业发达,商业繁盛,交通便利。古时陆上有“驰道”, 水上有航船,并有“夜渡”直通金陵。据《万历上元县志》记载:“昭文书院,在湖熟镇,梁昭明宴游之地,有太子东湖读书台……”,《上江两县志》也记载:“晋永兴元年九月癸巳,帝幸湖熟,奏鼓吹,戊戌还宫…… ”。可见湖熟当时之盛。作为传统佳肴,湖熟板鸭应运而生,他是江宁最负盛名的美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湖熟板鸭坚持传统的“炒盐腌、清卤复、晾的干、煮的足”制作工艺,成品皮白、肉红、肉嫩,“食之油而不腻,香酥适口,回味返甜”。
有清一代,有关古江宁鸭肴的历史典籍不胜枚举,有《金陵琐志》《调鼎集》《随园食单》《儒林外史》和《金陵物产风土志》等等。清(乾隆)《江宁新志》记载:“购觅取肥鸭者,用微暖老汁浸润之,火炙,色极嫩,秋冬尤佳,俗称板鸭,其汁数十年者,且有子孙收藏,以为恒业,……江宁特产也。”更有民谣云:“古书院、琉璃塔,玄色缎子、咸板鸭”, 把湖熟出产的咸板鸭,与当时江宁城中的江宁府学(明代为国子监)、大报恩寺塔和云锦,同时列为当时江宁城里最有地方代表性的东西。
清宣统二年(1910)由报业巨子史量才参与组织的规模盛大的南洋劝业博览会上,南京选送贡品湖熟板鸭获得金奖,从此湖熟板鸭名声大振。
民国时期的《白门食谱》载:“金陵八月时期,盐水鸭最著名,人人以为肉内有桂花香也。”每到秋高气爽的季节,桂花飘香,正是当年鸭子长成时,江宁人家就开始腌制鸭子,自然成俗,“桂花鸭”之名遂广为流传。
民国时期,江宁境内较有名的鸭店有万源楼鸭店、顺元楼鸭店、春华楼鸭店等。其中以春华楼鸭店名气最著,由马盛禄创办于1921年,位于湖熟姚东大街。春华楼经营颇具特色,根据季节变化,因时而作。每年三月至七月卖烧鸭、烧鹅,八月至九月制作销售桂花鸭,冬腊月制作销售咸板鸭。春华楼每年自养鸭子十几棚,每棚1300余只,仍不能满足门市需要,因此每年还需收购大批鸭子。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军侵犯到湖熟时将春华楼的几千只鸭子抢劫一空,湖熟制鸭业遭到极大破坏,市场萧条。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还都南京,湖熟春华楼鸭店和南京制鸭业再度繁荣。1955年,春华楼公私合营,改为湖熟食品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