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有五常米,南有华容稻”。华容是《诗经》里的万庚之乡。“我仓既盈,我庾维亿”,古来的诗歌为我们诠释了华容县万庾这个地名的来历。七星墩遗址出土的碳化稻证明早在3000多年前华容县境内就种植水稻,也证明华容是长江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七仙女传授水稻栽培技术。处洞庭湖冲积平原腹地的华容县,河湖密布、沃野千里,素有“稻油丰稔甲湖广、麻桑夙著震九州”的美誉,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华容种植水稻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一万两千多年前的石器时代,这在华容车轱山的出土文物中已经得到证实。华容稻米粒细长,米粒长≥7.0mm,长宽比≥3.5,晶莹洁白,米饭蓬松、油亮剔透、天然芳香有余味、口感柔软有嚼劲,冷饭不回生、不粘结。
华容稻种植区域位于湖南省北部、洞庭湖腹地,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独特的地区特征有助于稻米营养物质的积累,减少养分消耗,利于稻米优良品质的形成;土壤为洞庭湖水冲积形成的壤土和沙壤土,土壤有机质高,平均含量约为32.2g/kg,富含钙、铁、锌等矿物质元素;种植区沟港河岔密布,灌溉便利,为水稻生产提供了充沛的水源。
垩白度≤3.0,垩白粒率≤20%,直链淀粉含量13.0-18.0%,香味值≥70。
口感与常规香米相比,香度、口感都得到了提升。米粒细长而稍扁平,组织细密,一般是透明或半透明,腹白较小,硬质粒多,油性较大,质量较好。
相传赤壁之战前夕,曹操败走华容,在有一夫当关之险的狭道上,被关羽所挡。念及昔日旧情,关羽义释曹操,使其平安回到江陵。这个“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的捉放曹故事,让义薄云天的“华容道”家喻户晓。
很久很久以前,炎帝战胜蚩尤后带着七名女俘回到湖南会同县老家,教授农耕技术。日久天长,聪明伶俐的女俘成了炎帝的爱徒。炎帝尝百草误食“断肠草”中毒身亡后,七女决意返回家乡,当她们来到华容县车轱山时被这里的万顷田野所吸引,留了下来。七女带了一些稻谷,原本打算在路上充饥的,因洞庭湖沿岸多有鱼虾、野菜,所带谷粒一粒未动。到达车轱山时正值春深如海,七女把谷粒撒播在洞庭湖的洲子上。天公作美,风调雨顺,到了秋天,收获颇丰。从此,车轱山方圆几十里的人都效仿种稻,种稻人越来越多,区域也越扩越大。一天,七女在湖边捕到一条河豚,欢欢喜喜拿了回家生火烧烤。天亮时,七女全被毒死。当地人十分难过,为了纪念七女的功德,将她们居住的这座山取名为七女峰。
五谷坳的传说
话说很久以前,涛天洪水袭卷大地,大禹继承父亲鲧的遗志治水。用了四年时间,才凿开巫山,谁知巴蜀洪水冲出巫峡,倾泄到荆州一带,所到之处,一片汪洋。大禹心急如焚,带着治水大军一路沿江漂流而下,惊涛骇浪中,几天几夜,数百里下来,竟无处停靠。这天,江水逐渐安静下来,众人饥肠辘辘,正在寻找岸边停靠时,忽然有人指着南方:“快看,水那边有山……”只见洪水尽头果然出现了一脉山峦,这山,远看青翠如黛,中间有座青山,如同一头啸天的雄狮,肚子处还挂着一个铜铃,傲立群山,山下似有炊烟袅袅。大家喜出望外,纷纷划船撑篙,向那啸狮山峰划去。数年之后,大禹终于用疏导的方法将天下洪水收入大海,天下黎民得以喘息。益和后稷奉禹王的命令,再次来到啸狮山下,果然,只见水退之后,山坳下遍是五谷,尤其是水边湿地,稻谷一片金黄,煞是喜人,而老翁幸还健在,益和后稷讨教了稻米的种法,并带上稻种,继续顺大江南下,让大江南北的人民都学会种植。千年之后,稻谷成了华夏民族的主食,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
华容稻获得了2021年首批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