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府酱菜

导航菜单

武定府酱菜

浏览 3282 .喜欢 281
喜欢一下
发布:绿色乡野
标签: 咸菜 酱菜
属地:惠民滨州山东

山东滨州惠民县城,清朝为武定府治。这里生产的酱菜以色泽鲜艳、咸中带甜、甜中微咸、酱香味浓、清香可口而驰名全国,人称“武定府酱菜”,是山东地方传统名产之一。武定府酱菜的生产,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早在明代,这里的酱菜作坊就很兴盛。至清朝。“仙泉居”、“福元居”、“元香斋”、“大同”、“天顺栈”等酱园成为远近驰名的店堂商号。

武定府酱菜的生产始至五十年代,虽然当时缺少检验设备和检测手段,却在感官体验中制定了很严格的质量要求,有一系列评判标准,形成了武定府酱菜特有的鲜、甜、脆、嫩四大特点,以其独特的风味及鲜明的特色称名于世。

鲜:东方人对鲜的要求很敏感,并且有较深的体会,常以鲜作为衡量食品是否可以入口的首要标准,所以武定府酱菜也把鲜作为衡量感官检验的第一标准。它之所以鲜美,首先是选料新鲜,原料精选于惠民、商河一带无公害蔬菜,蔬菜种植在当地有很丰富的经验,早在明朝时期就形成了大的种植规模,而进入九十年代后,立体、高效的农业迅速发展。蔬菜大棚种植就像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菜,这就为武定府酱园提供了丰富而可靠的原料基地。其次,酱菜的鲜,是因为产品本身含有大量的氨基酸,所以就有较鲜的味道。武定府酱菜的主要工艺是用甜面酱和酱油酱制而成的。甜面酱和酱油在发酵过程中,由大豆和小麦的蛋白转化而来的氨基酸,经过一定时间的酱制后,浸透到酱菜中,使武定府酱菜鲜美可口,武定府酱菜的鲜美不靠任何添加剂,完全是纯天然形成的。

甜:酱菜的这一特点,也与酱制工艺有着直接的联系,酱制酱菜的主料为甜面酱。大部分酱园的甜面酱采用人工加热发酵法(成熟期短),而武定府的甜酱则独家采用天然发酵法(日晒夜露,成熟时间长),由于天然发酵的周期长,在发酵过程中形成的酵母菌、乳酸菌等微生物,品种多数量大,这些众多的微生物形成武定府酱园甜面酱中复杂的酶系,进而使甜面酱中的主要原料淀粉转化成葡萄糖,形成其独有的浓郁、持久、鲜美、甘甜的味道。武定府酱菜对于甜的感官要求为:甜咸适中、咸中带甜、甜中微咸、甜而不腻。

脆:在感官指标中脆又分为嫩脆,柔脆两种。 嫩脆是指酱菜组织结构不太坚实,咀嚼时,稍微用力,一咬就碎,一嚼就烂,同时发出轻微响声。要达到嫩脆,就必须要掌握好加工的火候,如酱制前的预先处理,这是达到嫩脆的关键。 ?? 柔脆则是指部分产品组织结构不坚实,咀嚼时,有柔软和清脆双重感觉,一般无响声,如酱磨茄在制作过程中要经过十一道工序,其中煮制、酱渍是保持磨茄柔脆的关键工序,在全国各地酱制企业中,武定府是唯一采用煮制熟茄子做酱磨茄的厂家。这样制作的磨茄质地密实柔脆、清香可口,味美鲜甜。

嫩:嫩是指味觉细腻,光洁无渣,眼观无粗纤维。武定府酱菜的嫩在于原料的精选和严格的工艺,对于收购的每一个品种,都有严格的质量标准,如收购的季节,原料的成熟度,颜色等必须符合收购标准。

在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中,不但要求食品具备

明代天启年间,惠民城内(当时为武定州治)就出现了一些酱园商号。后有“仙泉居”、“无香斋”、“大同”等八家有名的商号延续下来。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仙泉居酱园的产品多次进贡朝廷。因惠民城为武定府治所,故以“武定府酱菜”冠名。抗美援朝期间,武定府酱菜作为慰问品批量运往朝鲜,受到中朝官兵称赞。传统武定府酱菜品种主要有磨茄、包瓜、糖包、酱桃仁、杏仁、水晶莴苣、酱黄瓜、酱花生仁、合锦菜、酱地环、虎皮菜、百工皮等30余种。武定府酱菜之所以久负盛名,是因为它在同类产品中具有鲜、甜、脆、嫩的特点和色、香、味、体的突出风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建立了惠民县酱菜厂。1978年后,惠民县酱菜厂恢复了“仙泉居”老字号,惠民镇酱菜厂也重新起用“元香斋”商号。1997年两厂在发掘传统品种,整理传统配方与工艺的同时,又开发了酱两仁、酱三样、多味辣菜、酱芦笋、酱香菇等新品种,使武定府酱菜形成糖醋类、酱制类、泡渍菜、豆制品类4大系列50多个品种。2000年产量3000吨,是建国前的300倍。

1988年武定府酱菜在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上获铜牌奖。

1994年以来,武定府系列酱菜被评为“山东传统名特食品”、“山东市场畅销产品”。

武定府酱菜 相关地区

惠民特产推荐更多>
滨州特产推荐更多>
山东特产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