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实是东平湖水生植物中的主要品种,以面积大,产量高,籽实饱满,营养丰富而着称。据有关资料记载,远在北宋时期,湖内即有芡实生长,其存在历史迄今至少已有八百多年。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湖内芡实以野生状态自然繁殖,只有零星小片,面积小,产量很低。1963年,县水产部门从江苏省引进了“南芡”新品种,芡实面积发展到3万亩,年产量提高到36万公斤。经过十几年发展,1977年,芡实面积达到8万亩,总产量100万公斤以上,产品远销日本和东南亚等国。
芡实分布在我国南北各地的沼泽湖泊,与菱角、莲藕、荸荠并列为四大水生蔬果,也是健脾固肾的佳品。芡实一般分为南芡和北芡两种。南芡粒大圆整,色白洁净,表面略有皱纹,顶端有一凹形小圆心,以产自苏州市郊南天荡的为最好。北芡以山东东平湖芡实和河北白洋淀的鸡头果最负盛名。
东平湖芡实营养丰富,是宝贵的天然补品,一向有“水中桂圆”的美称。它富含淀粉、脂肪油及微量元素和钙、磷、铁、核黄素、维生素C等。民间常用芡实煮粥,芡实粥不仅味道甜美可口,常食可收延年益寿之功效。湖产芡实还可用于酿酒,成为东平特产。东平湖芡实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中有“芡能止渴益肾,治小便不禁、遗精、白浊、带下”的记载。《本草经面种录》说“鸡头实,甘溃,得土之正味,乃脾肾之药也。脾恶湿而肾恶燥,鸡头实溃渗目香,则不伤于湿,质粘味涩,而又滑泽肥润,则不伤于燥,凡脾肾之药,往往相反,而此则相成,故尤足贵也”。由此可见,芡实对肾亏脾虚,小便失禁、白带崩下等症,都有一定疗效。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芡实对慢性腹泻、轻度浮肿、腰腿关节痛等症,也有显着治疗作用。
芡实,又称鸡头米,鸡头莲,多年生水生草本。全株有刺。叶圆盾形,略似荷叶,有裂皱,浮于水面。夏季开花,带紫色。花单生。桨果海绵质,顶端有宿存的萼片,形如鸡头,故名。唐朝无名氏有咏《鸡头》诗一首:“湖浪参差叠寒玉,水仙晓展钵盘绿。淡黄根老栗皱圆,染青刺短金罂熟。紫罗小囊光紧蹙,一掬真珠藏胃腹。丛丛引觜傍莲洲,满川恐作天鸡哭。”对芡实作了形象的描写。
芡实粉粥
芡实粉3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制作:芡实去壳、研粉即为芡实粉。将粳米淘洗干净,加水煮粥,待将要煮熟时,用芡实粉加水打成稀糊状,搅入锅内,使与米粥混合,注意要不断搅锅,以免糊底。待沸腾5分钟后即成。起锅后加入白糖食用。
功效:此粥能健脾止泻,益肾固精。适用于漫性腹泻、小便频多、遗精、遗尿等症,可作早晚餐温热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