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大葱,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该区位于松花江北岸,呼兰河下游,松嫩平原中部,地域辽阔、土壤肥沃,江河纵横,湖泡沟渠密布,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明显,农业发展的历史悠久,大葱种植有较长的历史。
呼兰大葱有高、长、脆、甜的突出特点。高:呼兰大葱的植株高大魁伟,是国内外所有大葱品种的佼佼者,故有"葱王"之称。长:呼兰大葱的葱白很长、很直,一般50~60厘米,最长80厘米左右,备受人们喜爱。脆:呼兰大葱质地脆嫩,味美无比。甜:呼兰大葱的葱白,甘芳可口,呼兰大葱有特殊的香味和辛辣味,很少辛辣,最宜生食,熟食也佳。有:"呼兰葱、阿城蒜、双城菇娘不用看"之誉,是呼兰蔬菜的主打产品之一。
呼兰大葱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每100克大梧桐产品中,含有维生素A0.05毫克,维生素C20.2毫克,蛋白质2.4克,脂肪0.3克,总糖8.6克,碳水化合物9.8克,钙4.6毫克,磷39毫克,铁0.1毫克,多种氨基酸0.0298毫克。如果用与前中央卫生研究院营养系测定的《食物分析表》中众所周知的营养丰富的番茄相比,则呼兰大葱的维生素B1比番茄多185.7%,B2多233.3%,维生素C多94.2%,蛋白质多328.5%,脂肪多7.1%,粗纤维多84.2%,磷多30%。
自然生态环境
1)土壤地貌情况:呼兰区地处松嫩平原中部,地势平坦,东北略高,西南略低。“一江四河”形成呼兰肥沃的堆积和冲积平原。各类地貌相对比差在20-30米之间,为波状平原。无山地、丘陵等复杂地形,整个地貌类型较为单一,海拔最低点113米,最高点团山子为189.5米,一般在115-150米,东部为170米。松花江、呼兰河流经呼兰区西部、中部和南部。呼兰区地域辽阔、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有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等8种土壤。土壤肥力较高,有机质量达3%左右,速效N、P、K含量分别为100-140㎎/㎏、10-20㎎/㎏、140-200㎎/㎏。适于旱田、水田作物生长。
2)水文情况:呼兰区境内江河纵横,湖泡沟渠密布。境内有“一江四河”同属松花江水系,绕境或穿境巡回流过,流经境内总长226公里。河流水域面积35.1万亩。水质分别达到地表水环境GB3838的一级标准和生活饮用水GB5749的标准.呼兰区现有泥河、腰堡、少陵、团山4座水库灌区,提水工程7座,有效灌溉面积21万亩,喷灌面积1.3万亩,蓄水容量4.5亿立方米。全区现有防洪堤防92公里,松花江堤防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呼兰河堤防达到30年一遇防御标准。
3)气候情况:呼兰处在中纬度地带,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候特征明显,春季多风多雨,温暖舒适;夏季气候炎热、雨量充沛;秋季温凉,天高气爽;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全年平均气温3.6℃。年最高平均气温23℃,最低平均气温为-19.1℃;年平均降水量为500-550毫米,但四季降水量分布差异较大,6-8月为集中降雨时间,降水量占全年平均降水量的69%;全年平均日照2732.2小时,5-9月日照集中,强度大,时间长,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无霜期短,初霜在9月25日,终霜在5月4日,约143天左右。年平均风速3.5米/秒,主导风向夏季为西南风,冬季为西北风。虽然处在全国纬度高、气候寒冷的地带,但夏季气温高,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地较为湿润,为种植生产提供了特有的自然条件,气象设施建设上,全区在三条雹线上建有10座炮站,11门高炮,一部增雨火箭车,年保护农田达150万亩。
呼兰区农业发展的历史悠久,而大葱的种植历史始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由中呼兰大葱销售现场国西北传入呼兰,有六十多年的历史。1956年前,一直种植鸡腿葱,1958年后,引进海洋葱、大梧桐,经本地改造、选种,成为高产品种,取名呼兰大葱。特点是白高叶嫩,粗茎味纯,垧产高达7-10万公斤,成为呼兰蔬菜的主打产品之一,取名呼兰大葱。 到2009年,仅地理标志确定范围内的种植面积达到1000公顷,产量达2750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