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屏青绵羊是一种肉毛兼用型的地方绵羊遗传资源,主产于云南省红河市石屏县境内,其寿命长,养殖成本低,适应性强,抗病力强,且具有较高的屠宰率、净肉率。石屏青绵羊约有二百五十多年饲养历史,由于该羊性情温驯, 当地人称之为“憨绵羊”。
石屏青绵羊一直是当地人重要的食品,同时其毛皮也被人们广泛地用于制作毡帽、鞋子等,石屏青绵羊的养殖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养殖成本低,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石屏青绵羊的保护工作受到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已列入云南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目录及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其保护工作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1.外在感官特征
体形:石屏青绵羊体格中等,结构匀称,体质结实,近于长方形。具有行动灵活、善爬坡攀岩的独特性能。
毛色:石屏青绵羊以体躯被毛青色为特征,被毛覆盖良好,颈、背、体侧被毛以青色为主,占85%,棕褐色占15%。头部、腹下、前肢腕关节以下、后肢飞节以下毛短而粗,为黑色刺毛。被毛油汗适中,平均毛长7.41cm,肤色为白色。
头部:头大小适中,额宽,呈三角形。鼻梁隆起,耳小灵活不下垂,眼小有神;公母羊均无须,多为无角(占90%),少量有角(占10%)或退化角,角较粗,呈倒八字,灰黑色。
颈:颈长短粗细适中,无肉垂、无皱褶。 体躯:胸宽深、肋微拱起,背腰平直,尻部稍斜,后躯稍高,腹平不下垂。
四肢:四肢细长,蹄质坚硬结实,多为黑色,少量灰黑色。
2.内在品质指标:
石屏青绵羊皮薄,肉色鲜红,肉质细腻,无膻味,味香可口,营养丰富。其中,蛋白质含量≥18.5%、粗脂肪含量≤25%、氨基酸总量≥17.5%、水分含量≤78%。
2006年,云南省畜禽品种资源调查时,根据产地、外貌特征命名为石屏青绵羊。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石屏州志(卷三)》毛部记载:“马、牛、羊……”,推测约有二百五十多年饲养历史。据该地彝族老人讲,祖祖辈辈就饲养该羊。由于主产区是彝族聚集的高寒山区,交通不便,彝族群众一般的婚丧嫁娶及举行各种重要活动都要宰羊,妇女喜欢用青绵羊皮做垫背、用毛毡子御寒防雨防潮。由于受该地彝族群众的生产、生活、风俗习惯及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饲养驯化,形成了体型外貌较为一致的石屏青绵羊地方品种。
1990年,云南省建立了科学养羊综示区和商品羊生产基地。
1994年,“云南肉山羊品种选育”连续三个五年计划被列入云南省重点科技攻关计划。
2009年,石屏青绵羊列入云南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
2010年,石屏青绵羊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
2011年,石屏县在哨冲镇水瓜冲村委会拖龙黑村建青绵羊保种场一个。
2009年,石屏青绵羊列入云南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
2010年,石屏青绵羊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
2009年,石屏青绵羊种源获度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
2010年,《石屏青绵羊遗传资源调查与保护项目》获红河州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2年08月03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石屏青绵羊”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