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铜走银

导航菜单

乌铜走银

浏览 3298 .喜欢 206
喜欢一下
非遗非遗
发布:kiyomi
标签: 工艺品
属地:石屏红河云南

乌铜走银,是云南特有的中国传统铜制工艺品,始创于云南石屏。它以铜为胎,在胎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然后将熔化的银(或金)水填入花纹图案中,冷却后打磨光滑处理,时间久了底铜自然变为乌黑,透出银(或金)纹图案,呈现出黑白(或黑黄)分明的装饰效果,古香古色,典雅别致。

乌铜走银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由于走金难度较大一般多以走银为主,故称“乌铜走银”。过去,此工艺品多为文房用具等。现在品类十分广泛。

制作乌铜走银(金)是石屏县历史上独具特色、驰名中外的中国手工技艺之一,这一项复杂的工艺,匠人须掌握冶炼合金、雕刻造型、书法绘画、微雕等技艺。乌铜走银(金),工艺品一般有文房四宝系列,酒具,香具,烟具,鼎,茶具,瓶、罐、尊系列,玩赏系列等等。常见的图案纹饰有五福捧寿、梅兰竹菊、八仙过海、富贵山水鱼、三英战吕布、松鹤延年、祥龙献瑞等。

乌铜走银是以铜、金等贵金属为原料,按一定比例熔化后做成坯,在坯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然后将熔化的银(金)走入细密的花纹图案中,冷却后打磨光滑,再用祖传工艺使底铜变成乌黑色,透出银(金)纹图案,呈现出黑白(黄)分明的装饰效果,由于一般多以镶嵌白银为主,故称“乌铜走银”。其制品多为墨盒、笔筒、酒壶、香炉、花瓶等日常用具,造型奇巧、制作精细,堪称艺术精品,具有收藏价值。经过数百年累积的冶金、錾刻、绘画等传统技艺也极具历史、科学和文化艺术价值。

乌铜走银”工艺源于清雍正年间(1722—1735年)云南石屏县一名匠师岳富的偶然灵感。在一次炼铜造器时,岳富手上的一枚金戒指不慎掉入炉锅中,戒指一下子熔化了,惋惜之余,他泄愤地将周围放着的银等金属全扔进炉里。气消之后,他发现炉中出现了一种颜色黑亮的合金铜,黑色中呈现若隐若现的金黄色和银白色的线条,他试着用这种合金铜制作成工艺品,又经仔细的研究琢磨,终于成就了“乌铜走银”手工艺。

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上,乌铜走银曾与北京景泰蓝齐名,并称“天下铜艺双绝”。

乌铜走银是云南一种独特的传统铜制工艺品,它的制作工艺已濒临灭绝。为更好传承发展乌铜走银工艺,金永才在昆明市官渡古镇创办了乌铜走银传习馆,集制作、展示、传承、销售为一体,招收学徒传授乌铜走银技艺。2010年8月,昆明官渡古镇内的“乌铜走银传习馆”正式开课收徒,由云南省文化厅命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金永才开班授课。2014年6月,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乌铜走银分会在官渡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立。还选举了金永才为会长,袁昆林、李丛仲为副会长,丁大为为秘书长。

乌铜走银 相关地区

石屏特产推荐更多>
红河特产推荐更多>
云南特产推荐更多>